2016年重庆交通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之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正射影像
【答案】正射影像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行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整饰等形式添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具有地形图的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
2. 数据精度
【答案】数据精度是考察数据质量的一个方面,即对现象描述的详细程度。精度低的数据并不一定准确度也低。
3. 屏幕跟踪矢量化
【答案】扫描矢量化可以自动进行,但是扫描地图中包含多种信息,系统难以自动识别分辨,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交互跟踪矢量化,或者称为半自动矢量化。
4. 缓冲区分析
【答案】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用以识别这些实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5. 数据压缩
【答案】数据压缩是指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中抽出一个子集,使得该子集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较好地逼近原集合,且尽可能降低其数据量的数据处理过程。
6. 对象—关系管理模式
【答案】对象—关系管理模式是指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扩展,通过定义一系列操作空间对象(如点、线、面)的API 函数,来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7. Delaunay 三角网
【答案】Delaunay 三角网是由狄洛尼三角形组成的三角网,它是在地形拟合方面表现最出色的三角网,因此常被用于TIN 的生成。狄洛尼三角形有三个最邻近的点连接而成,这三个相邻点对应的V oronoi 多边形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此顶点同时也是狄洛尼二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8. 3S 技术
【答案】3S 技术是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RS (遥感)的集成应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 和GPS 向GIS 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 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RS 和GPS 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二、简答题
9. 试述GIS 空间拓扑关系编辑的功能及具体的编辑算法。
【答案】(1)拓扑关系编辑的功能
拓扑数据结构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拓扑编辑的功能,拓扑编辑功能包括多边形连接编辑和节点连接编辑,前者指顺序连接组成封闭多边形一组线段的编辑,后者指顺序连接环绕某个节点所有多边形的编辑。
(2)多边形连接编辑算法
a. 从弧段文件中,找出与当前编辑的多边形P 1相关的所有记录;
b. 在找出的记录中,检查当前编辑的多边形P 2所处的位置;
c.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任取一个起始节点作为起点,顺序连接各个节点,必要时可对记录的前后顺序作调整,使得连接的节点能自行封闭,即N 1→N 2→N 3→N 1上。
(3)节点连接编辑算法
a. 从弧段文件中,找出与当前编辑的节点N 2相关的所有记录;
b. 在找出的记录中,检查当前编辑的节点N 2; 所在的位置:如果N 2处在起始节点位置,将之与处于终止节点位置的节点号相交换,同时也将该记录的多边形号位置作相应的交换; 反之,如果当前编辑的节点N 2处于终止节点位置,则该记录的所有数据项顺序不做改变;
c. 从经过代码位置转换的记录中,任取一个左多边形作为起点,顺序连接各个多边形,同样,必要时可对记录的前后顺序作调整,使得连接的多边形能首尾呼应,即:P 2→P 1→P 4→P 。
10.请简述Dijkstra 。算法及其在GIS 最短路径分析中的应用。
【答案】(1)Dijkstra 算法简述
Dijkstra 算法是按路径长度递增顺序产生各顶点的最短路径。其算法过程为:
①设最短距离己确定的顶点集合称为红点集,最短距离尚未确定的顶点集合称作蓝点集。 ②初始时,只有源点的最短距离是己知的,所以红点集包含源点,蓝点集包含其他顶点。 ③重复以下过程,按路径长度递增顺序产生各蓝顶点的最短路径:在当前蓝点集中选择一个距离最小的蓝点来扩充红点集,以保证算法按路径长度递增的顺序产生各顶点的最短路径。
④每扩充一个蓝点到红点集中,则将蓝点集中剩余的蓝点的路径按照新加入的红点作为中间顶点进行修正,一旦加入新红点使得蓝点的路径长度变短,则用变短的路径代替原来的蓝点路径长度。
⑤直到蓝点集中仅剩下最短距离为无穷大的蓝点,或者所需求的蓝点己扩充到红点集时,算法结束。
(2)在GIS 最短路径分析中的应用
①选择要进行计算的两个节点。
②对这两个节点进行联通分析,即采用宽度优先搜索法快速判断两个节点是否联通,若联通则进行下一步。
③调用Dijkstra 算法,计算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④通过对计算出来的最短路径树优化处理后生成最终的最短路径树,输出并推出。
11.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优缺点?栅格数据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案】(1)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的优缺点
(2)栅格数据主要分析方法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主要包括空间聚类、空间聚合、叠置分析等内容。
①空间聚类分析: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聚类条件,从栅格数据中将所有符合标准的区域输出到图上,不符合条件的区域为空白。
②空间聚合分析:根据空间分辨率和分类表,进行数据类别的合并与转换,以实现空间地域的
兼并。空间聚合的结果是将较复杂的类别转换为较简单的类别,并且常以较小比例尺的图形输出。
③空间叠置分析:栅格叠置分析和矢量多边形叠置分析一样,是求两组或两组以卜空间图形的交集。但是多边形叠置分析得到的是合成多边形,而栅格叠置分析得到的是合成的数据串。
12.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主要有哪几种? 说明它们的优缺点。
【答案】GIS 中时空一体化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注重以一体化的形式表达地理数据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性。这些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时间片快照模型
优点:(1)可以直接在当前的GIS 软件中实现;
(2)当前的数据库总是处于有效状态。
缺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