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外交学院英语系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钟嵘《诗品》置左思于_______品。

【答案】上

【解析】钟嵘《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2. “盘古开天地”在中国古代神话类型中属于_______。

【答案】创世神话

【解析】在上古神话中,人们对于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探索和解释,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世界是怎样产生的? ”这个最原始、最基本也最重大的问题,是人类意识发展处于开始阶段的原始人思考和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创世神话也就成为了所有神话中最普遍的主题。

3. 在汉代,首写京都赋的作家是_______。

【答案】扬雄

【解析】自西汉晚期至于东汉早期,汉赋在思想内容和审美情趣方面明显出现新的迹象和发展趋势,其鲜明标志之一便是京都赋的崛起。京都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但因其所写内容仅限于地方大邑,且无深刻蕴含,故未造成巨大影响,但己为赋的创作开辟出新的道路。

4. 在“三言”的影响下,_______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人称“二拍”。

【答案】凌濛初

【解析】凌朦初的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刊于明代崇祯年间。每集40篇,共80篇,内有1篇重复,1篇杂剧,故实有拟话本78篇。作品多是取材于古往今来的一些新鲜有趣的轶事,敷演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时也寓有劝惩之意。

5. 《诗经》中_______的主要写了周部族的历史兴衰。

【答案】周族史诗

【解析】《诗经》中的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

6. 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

【答案】子虚赋; 上林赋

【解析】司马相如,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上林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7.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选自_______。

【答案】《诗经·王风·黍离》

【解析】《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8. “望洋兴叹”这一成语出自_______。

【答案】《庄子·秋水》

【解析】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9. 常州词派由张惠言开山,至_______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答案】周济

【解析】嘉庆初年,浙派的词人更是专在声律格调上著力,流弊益甚,常州词人张惠言欲挽此颓风,大声疾呼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反琐屑饤饾之习,攻无病呻吟之作。一时和者颇多,蔚然成风,遂有常州词派的兴起,后经周济的推阐、发展,理论更趋完善 ,所倡导的主张更加切合当时内忧外患、社会急速变化的历史要求,其影响直至清末不衰。

10.第一部用魏良辅改进的_______腔演唱的传奇戏是梁辰鱼创作的《浣纱记》。

【答案】昆

【解析】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根据明代传奇作品《吴越春秋》而改编,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戏。它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来表达对封建国家兴盛和衰亡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

二、名词解释

11.古诗十九首

【答案】《古诗十九首》,古诗组诗名,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南朝萧统从无名氏《古诗》中选录了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的。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两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锺嵘在《诗品》中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12.五言律诗

【答案】五言律诗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它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

畴。律诗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从南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演变而来,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最终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对于唐代人来说,五言律诗是从五言古诗中脱胎出来的新诗体,它继承了五言古诗的句有定字和隔句压韵的原则,并且借鉴了骈体文的声律和对偶原则,有多方面的发展。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代表诗作有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李商隐《蝉》等。

13.汉乐府

【答案】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深受《诗经》、楚辞的影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语言朴实,表现手法丰富。汉乐府民歌以叙事为主,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在形式上,汉乐府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特别是五言诗,为汉代民间首创,后来经过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14.性灵说

【答案】性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关于诗歌创作与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为首。袁枚主张尊重人的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真”是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 在审美上主张风趣。他的性灵说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革新也不多。

15.慢词

【答案】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从唐五代至宋初,慢词一直很少,柳永首先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谨、张玉田均作《长亭怨》。

16.新乐府

【答案】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自己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白居易继建安诗人及杜甫美刺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歌来补察时政,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他们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