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媒经济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简答论述题
1. 试举一个关于媒介产品消费的例子,说明什么是消费者剩余。
【答案】(1)消费者剩余
这是指消费者对购买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金额与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额。报业价格战降低了读者购买报纸实际支付的金额,在读者支付意愿一定的情况下,读者的消费者剩余有所增加。
(2)举例
如果你对卖一份报纸的支付意愿最高是3元,而这份报纸现在为了扩大销路降价为2元,那么你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就是1元。也就是报纸降价使你的状况变好了,省了1元。
2. 媒介产业中存在哪些市场结构?
【答案】美国学者阿尔巴朗认为,垄断、断在媒介市场中也相当普遍。
阿兰·阿尔巴朗曾根据美国的情况,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是大众媒介产业中常见的市场类型。其中,双头垄对媒介产业的市场结构作了分类,见表8-30表8-3美国媒介产业的市场结构袭断竟争寡头电视网电影录r , 垄断有线电视系统报纸(在大多数市场)书一仁心到一头无线电)’播
另外,对许多媒介产业类型而言,比较常见的形式是“双重市场结构”,即有限的几个寡头(3-5个)控制市场份额的75-90,而许多小的企业在另一层面上争夺着剩下的很少的份额。
3. 从新闻集团并购道琼斯案例分析传媒并购行为与外部环境变更和传媒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传媒并购是指传媒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公司并购是一种通过转移公司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实现资本扩张和业务发展的手段。
(1)外部环境方面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活跃,各种市场的交易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对财经信息的旺盛需求有增无减,这意味着财经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巨大而持久的市场发展潜力。
②一家传媒集团如果无法满足受众对财经新闻信息的需求,不但将失去巨大的市场机会,而且会意味着集团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下降。新闻集团如能并购道琼斯,后者旗下的《华尔街日报》及道琼斯财经新闻信息系统将可弥补前者在财经媒体方面的空白。
(2)企业发展战略方面
①全球传媒行业在向“大者恒大”的方向发展,囊括各种传媒渠道,面向各个层次受众,拥有多种服务方式的综合性全媒体集团成为众多大型传媒集团的目标。
a. 通过并购带来资源共享,最大化发挥协同效应,是传媒并购最重要的动因。道琼斯旗下拥
有以商业和财经领域深度分析报道著称的《华尔街日报》报系和提供实时财经报道和市场评论的道琼斯有线新闻社,而新闻集团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公司之
一。二者的联姻有利于使道琼斯公司成为全球财经信息和评论的主要提供者,也有利于拓展新闻集团的财经新闻业务和竞争力。
b. 以并购的方式扩张,能够节省时间、缩短投资回收年限、减少资本投入、获得规模效应。新闻集团的全球扩张过程就是不断并购、兼并的过程。
②财经媒体正在成为大型传媒集团不可或缺的资产配置,综合性的传媒集团必须要进入这一领域才能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道琼斯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对财经信息的分析和整合非常专业,可以给默多克的新媒体发展战略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内容。此举能发挥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协同效应,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③在线新闻信息服务系统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传媒产品。
a. 新媒体是一种很好的现代传播渠道,优势非常明显,但它的劣势也显而易见,其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与其相应的内容,缺少对信息的整合。b. 新媒体有能力向受众提供海量的信息,但是这并不是受众所希望的,受众所希望的是能够从海量信息中整理、归纳出他们各自最关心的信息来。
c. 新闻集团原本缺乏在线新闻信息服务系统,收购道琼斯,新闻集团将拥有全球最大的付费财经网站一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使新闻集团在互联网领域将保持强大优势。
(3)这次并购也代表了金融资本和信息资本的进一步融合,通过合并从而获取更大的效益和影响力,这是追求新产业突破口的一个方向,也凸显了财经媒体在传媒市场中的重要地位,综合性的传媒集团必须要进入这一领域才能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4. 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而不是报纸通常会受到政府规制,有时也受到补贴,而报纸却很少得到这些呢?
【答案】(1)对广播电视的规制,理论基础在于频谱资源的稀缺,它不适用于报纸出版,但今天大多数电视内容通过有线和卫星传输,已经不再使用电磁频率了。
(2)由于广播电视是一种特殊的权力机构,其拥有的舆论监督权利。
(3)例如,20世纪40年代,美国无线电视呈现出区域分布的地方化和节目形态的多样化,同时收看人数也越来越多,但一些偏远地区的居民仍然无法接收到电视信号,因此FCC 在当时设置了一套纲领,旨在希望每个社区至少应有一家电视台,这一规定就是所谓的本地主义。
(4)普遍服务原则基于信息的平等权这样的民主政治概念,其目标是要使所有的美国人,包括居住在乡下及高成本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先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农村地区得到的服务,必须“适度地比得上”城市。中小学校与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机构,都必须配备先进的电信服务。为此FCC 规定,市场垄断者必须提供普遍服务,市场上的所有竞争者亦均应对普遍服务有所贡献。
5. 什么是公共物品?
【答案】(1)公共物品的含义
既无排他性又无竞用性。其特征是,一个人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从享用它中得到的效用,
并且不能排除他人的享用。
(2)纯粹的公共物品
纯粹的公共物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消费的非竞用性、非排他胜。
①非竞用性
这是指一个人消费一种商品不一定就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或者说,在不需要增加该商品的提供成本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对它的消费。如灯塔、不拥挤的公路、没有坐满的剧院、广播电视信号等。观看电视节目。
②非排他胜
这是指即使一个人没有付费,也不会被排除在一种商品的消费范围之外。国家提供的国防不可能将一些公民排除在外。
6. 试结合中国传媒业发展历史谈谈供求规律是如何影响传媒业资源配置的。
【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迎来了大繁荣和大变革。传媒产业变革的发生既受到行政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市场供求规律的影响。在供求规律的影响下,传媒业的发展经历了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供过于求三个阶段。媒介资源的配置也由报刊转向电视台,目前正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转移。
(1)供求关系的三个阶段
①供不应求的阶段。我国传媒市场供不应求的阶段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刚刚经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社会迫切需要各类新闻、商业和生活资讯,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各种社会矛盾的发生迫切需要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此时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很高,但是媒体的数量和信息产量却极为匾乏。在高需求量的拉动下,大量媒体营运而生,中国传媒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②供求平衡的阶段。供求平衡的阶段出现在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随着报纸、刊物电视台、广播数量的增加,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传媒产品的质量提高,增加了受众的福利。在供求平衡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迎来了大发展和大繁荣。
③供过于求的阶段。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传媒的数量增加,信息供应量也不断上升。而报纸、电视仍然持续发展,导致信息供应量供过于求。各类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媒介市场正在经历优胜劣汰。传统媒体逐渐衰落,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则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新的数字技术已经使传媒业的利益分配发生了变化。
(2)资源在不同媒体间的配置
①报刊主导媒介资源。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中国报纸、期刊的数量不断增加,读者规模不断扩大,发行量持续走高,而电视台的发展初露端倪,仍然不成气候。报纸成为当时的主流媒体,成为传媒优势人才的聚集领域,资金、技术和广告资源也不断流向报业。
②电视台主导媒介资源。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电视产业蓬勃发展,迎来了最好的发展阶段。电视作为声、像媒介,相比报刊具体生动、活泼、形象的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