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是因为:
(1)从历史上来说,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说明了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中国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可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仅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推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
(2)从人民来说,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让人民饱受压迫和剥削的痛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完全促成中国人民的觉醒,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统一抗战的战线,坚持了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在人民的极大支持下,中国不仅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且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得到了人民的极大拥护和支持,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是中国人民的正确的选择,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的选择。
2.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答案】中国共产党为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做了以下工作:
(1)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4)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方面的诸多问题。
(5)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
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3. 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答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长期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这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进一步加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它们为对象。
(1)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作为首要任务。
①帝国主义势力一直以各种形式维护和强化其在中国的特权,破坏中国的主权,损害中国人民的尊严;
②帝国主义通过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使是中国长期陷于军阀混战,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③帝国主义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和公然的掠夺,垄断中国的经济命脉,扼杀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甚至野蛮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到空前蹂蹭,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又妄图取代日本的地位继续控制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为基本任务。
①中国要实现民族和人民的解放,必须将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解放出来,而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土地;
②在战国时代以来的整个中国历史,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治乱兴衰的关键因素,也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借以剥削农民的封建制度,是两千多年来主导性的经济制度,也是农民生活始终贫困的根源;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是这种封建经济,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必须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1927年国民党建立全国政权后,与国家政权结合、并依附于外国垄断资本资本的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起来,成为这个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不同,中国的官僚资本不是建立在一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它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直接利用国家政权,一方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兼并民族资本,而直接成为国家垄断资本的。中国官僚资本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军阀、官僚政府建立和加强军事独裁统治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4.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答案】(1)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主要原因有:
①“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在探索刚刚起步时,毛泽东就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②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③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④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⑤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的目标;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 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⑦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一争、外交斗一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⑧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 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 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