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

【答案】(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有:

①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

②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2)知识中心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①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a. 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b. 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

②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主要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2.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答案】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偶然事件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增长,或者变得疲倦、失去兴趣、焦虑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的内在效度。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被试形成对练习和测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前后测之间相距时间较短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

(4)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

,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变得更严格、疲倦或粗心等)

息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或评判

,其可能结果是对测定和评级的精确J 险的一个无效评价。 者的差异)

(5)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是在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向平均数的常态回归。被试前测成绩过优或过劣,则在后测时成绩都有自然向群体平均值靠拢的趋向(集中趋向)。对这种由于统计回归效应而混淆再次测试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不加分析,易产生错误结论。

(6)被试选择

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也就是说在研究处理前,选择的被试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有偏性。

(7)被试的缺失

在一个延续时问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由于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对结果的解释。

3.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 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4. 简述斯宾塞的教育思想。

【答案】斯宾塞是19世纪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教育论》中。具体内容包括:

(1)论教育目的与课程

①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他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针对古典主义者对古典学科价值的辩解,斯宾塞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比较的尺度就是生产、生活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②他根据人类完满生活的需要,按照知识价值的顺序,把普通学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五个部分: a. 生理学和解剖学。这是关于阐述和健康规律,以便直接保全自己的学科。

b. 语言、文学、算术、逻辑学、几何学、力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这些与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直接相关的学科。它们能使人获得谋生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对发展政党、建设国家起作用。

c. 心理学和教育学。这是父母履行职责必须掌握的知识。

d. 历史学。这是为“履行公民的职责”必备的知识。

自然、文化和艺术。这些事“为了欣赏自然、文学、艺术的各种形式做准备”的科目,如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

(2)教学原则与方法

斯宾塞认为,教学应该遵循心理规律。据此,他提出了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①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

②儿童所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

③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

④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⑤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重视实物教学。

5. 简述产婆术的主要特点。

【答案】(1)产婆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这一方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①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

②助产术是逐步引导对方的思维,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

③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

④下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2)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有一定条件:

①受教育者须有探索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③教育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3)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