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801经济学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简述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内容。

【答案】(l )社会福利函数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效用函数。在两个人的社会中,社会福利函数可以表示为:式中W 表示社会福利,U A 、U B 表示两个人的效用水平。

(2)社会福利函数定义式表明社会福利取决于U A 、U B 。利用社会福利函数可以得到社会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该图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U A 、U B 。与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样,社会无差异曲线也有无限条,不同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的社会福利水平。

图社会福利函数

(3)在图中,有三条社会无差异曲线:,这种曲线反映了社会福利的高低,位置越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越大。UU ´是总效用可能性曲线,它类似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收入约束线。同理,最大的社会福利只会出现在总效用可能性曲线UU ´和社会无差异线W 2的切点上,这一点称为“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这是能导致最大社会福利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唯一点。之所以是限制条件下的最大满足点,是因为最大社会福利并不允许为任何可能值,而要受到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技术条件等的限制,UU ´曲线和W 1相交于S 点和S ´点,这些点所代表的社会福利都低于W 2,而UU ´和W 3没有交点,说明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达到W 3的社会福利水平。

(4)社会福利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提出的。阿罗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具有人们可以普遍接受的性质,而这样的福利函数在逻辑上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他指出,一个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具备如下性质:

①与个人的偏好一样,社会的偏好必须能够用无差异曲线或直接用偏好来排定其顺序,而且排列的原则是始终一致的;

②如果情况A 是社会偏好的,而B 不是,或者说社会把对A 的偏好排在B 之上,当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将个人对B 的偏好排在比A 更高的位置时,社会必须仍保持对A 的偏好胜于B 的判断;

③假设某一个人对A 的偏好胜于B ,对B 的偏好胜于C ,而且A 又是社会的最大偏好,如果

这个人改变了其偏好排列,认为A 胜于C ,C 胜于B ,那么,不管社会对C 和B 的偏好是否发生变化,A 仍旧是社会的最大偏好;

④对任意两种情况A 和B ,如果所有个人对A 的偏好都胜于B ,那么,社会对B 的偏好就不可能胜于A ;

⑤社会对A 的偏好胜于B ,不能只是因为有一个人对A 的偏好胜于B 。

(5)阿罗认为,在同时满足上述五个性质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任何社会能够排出各种情况的顺序,因此这样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即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2. 谈谈你对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答案】(l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似,垄断竞争市场也包含大量的小规模厂商,小厂商能自由进出该市场。但是,垄断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产品是不同质的,是存在差别的。尽管这些差别产品之间具有很高的替代性,但这种差别毕竟使每个厂商对于自己的产品享有一定的排斥其他竞争者的垄断力。因此,垄断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不是需求弹性为无穷大的水平线,而是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

(2)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和产量虽然也是该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d 与LAC 曲线相切之点的价格和产量,但由于这一切点不可能像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那样是LAC 曲线的最低点,而是在LAC 曲线最低点左侧那段向下倾斜的LAC 曲线上。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而价格则高于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这就是说,垄断竞争导致较少产量、消费者支付较高价格,但生产者并没有赚得更多利润,因为较少产量的平均成本也较高。此外,垄断竞争者之间开展的广告战也导致更高的成本和价格。

(3)从整个社会看,垄断竞争市场中各厂商使用的设备规模小于最优规模,这种设备规模提供的产量的平均成本大于该设备的最低平均成本。这意味着生产资源未能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因而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也会出现过剩生产能力,这对社会资源利用造成了浪费。

(4)此外,由于垄断竞争情况下造成浪费的原因是产品的差别性,产品的差别性又满足了人们本来就存在的各种需求。产品的多样化丰富了消费者生活,对消费者也有利。垄断竞争情况下的产品价格较高,可看做消费者为满足多样化需要付出的代价。

3. 生产的二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为什么厂商通常会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

【答案】(1)短期生产的份个阶段是在假定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只有劳动投入可变的条件下,以劳动投入多少来划分的生产不同阶段。

具体而言,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来划分的。如图所示:第I 阶段,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即劳动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这一阶段是从原点到AP L , MP L 两曲线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0到L 3的区间。第II 阶段,平均产量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仍然大于0,所以总产量仍然是递增的,直到总产量达到最高点。这一阶段是从AP L , MP L 两曲线的交点到MP L 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劳动投入量由L 3到L 4的区间。

第III 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是递减的,这一阶段是MP L 曲线和横轴的交点以后的阶段,即劳动投入量L 4以后的区间。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

(2)首先,厂商肯定不会在第III 阶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Ⅰ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因此厂商通常会在第II 阶段进行生产,虽然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

二、计算题

4. 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小企业的产品单价为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Q3。

(1)求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此产量的单位成本、总利润;

(2)假定这个企业在行业中是有代表性的,试问这一行业是否处十民期均衡状态? 为什么? (3)这一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企业的产量,单位成本和价格各是多少?

【答案】(1)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23π=640Q-(240Q-20Q +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Q 1=20,

当产量为20时,

当产量为20时,π=TR-TC=P·Q-TC=8000。

即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是20,单位成本是240,总利润为80000

(2)要看这一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只须看价格P 是否处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令平均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为零,从而获得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即有:

解得:Q=10。

(无经济意义,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