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省培养单位水生生物研究所846普通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渗透。

【答案】渗透是指水分子从相对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2. 本能。

【答案】本能是可遗传的复杂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先天的反应。

3. 质壁分离。

【答案】质壁分离是指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由细胞中渗透出去,原生质体缩水而与细胞壁脱离的现象。

4. 生态平衡。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的状态。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

,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自然调节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 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5. 精子器。

【答案】精子器是指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产生精子的多细胞结构。

6. 维管系统。

【答案】维管系统是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7. 假种皮。

【答案】假种皮是指由珠柄或胎座等发育而成的,包在种皮之外的结构。如荔枝、龙眼果实内肥厚可食的部分。

8. 反转录酶。

【答案】反转录酶是从反转录病毒中制备得到的,能以DNA 或RNA 为模板,以具有

的DNA 或RNA 为引物,

从聚合生成DNA 链。

二、填空题

9. 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很复杂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灭绝几个方面。

【答案】变异;选择;隔离

10.第一类激素作用在靶细胞表面,并不进入细胞内部, 而是与细胞膜表面特异的受体结合。这种结合使_____激活产生_____(一种第二信使),第二信使再去激活细胞内的一些特定的_____,从而引起各种生理效应。

【答案】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在存在的条件下

转变为磷酸化酶 为第二信使。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

,【解析】第一类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专一受体结合,激活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

使胞内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为有活性,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反应:如腺细胞分泌、肌肉细胞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出现电位变化、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分裂与分化以及各种酶反应等等。

11.中心粒和纤毛基体在结构上相同,其结构图式都是_____, 鞭毛和纤毛的丝结构图式为_____。

【答案】9+0型;9+2型

12.后生动物指_____,而后口动物又则指_____动物。

【答案】多细胞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原肠的另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

【解析】根据结构水平,动物界分为2个亚界。原生动物亚界是单细胞或成群体的动物。后生动物亚界指多细胞动物。群体不同于多细胞动物,躯体中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没有分化,保持较大的独立性,脱离群体后能继续生活。原口动物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口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4类。后口动物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后口动物包括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

13.植物能够吸收并释放被吸收的在叶绿体中首先转化成为的物质是_____, 光合作用最终形成的有机物是_____。

【答案】3-磷酸甘油酸;糖类

【解析】卡尔文循环中,首先被RuBP (1, 5-二磷酸核酮糖)固定,生成两分子的PGA (3-

;光合作用中最主要的产物是糖类,多数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首先是葡萄糖,但磷酸甘油酸)

葡萄糖很快就变成了淀粉暂时储存在叶绿体中,以后又运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植物光合作用也可合成蛋白质、脂质等有机物。

14.在光周期中决定植物开花的关键是_____,感受光周期刺激的植物器官是_____。

【答案】黑暗期的长短;叶片

15.植物界中,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上的植物是, 而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的植物是。

【答案】种子植物;苔藓植物

【解析】种子植物的孢子体特别发达,配子体特别退化,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配子体高度发达,而孢子体不发达,寄生在配子体上。

16.抗原所含的某种物质与机体自身所含的某种物质十分相似时,淋巴细胞失去了_____能力,导致抗体同时攻击两者,称之为_____。

【答案】识别;自身免疫疾病

17.肌肉动作的力度与准确性取决于参与反应的_____的_____及_____。

【答案】运动单位;数目;大小

18.蚊蝇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这种状态称为变态。

【答案】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

【解析】昆虫纲蚊蝇生活史是指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四个时期,状态称为完全变态,生长发育过程受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调控。

三、简答题

19.何谓“内共生学说”?其依据何在?

【答案】内共生学说是描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的学说。

(1)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1970年,马古利斯等人提出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的“内共生学说”。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线粒体的起源:一种需氧的原核生物被某种厌氧原核生物吞入胞内,可能被消化,也可能与吞入者共同生活。共同生活的结果是吞食者与被吞食者之间发生了共生的关系,逐渐融合为一体,被吞食的原核生物演化为线粒体。即线粒体来自被吞入的需氧的原核生物(细菌)。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叶绿体的起源:叶绿体来自被吞入的蓝藻,最终导致真核细胞的出现。

(2)内共生学说的依据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化石是原核生物,年龄至少有34亿年,而真核生物的年龄不超过20亿年。

真核生物都是好氧呼吸的,因此它们必然是在还原性大气变为含氧大气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多数人主张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

主要依据是现代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主性的活动,它们的DNA 为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