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802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左翼音乐运动

【答案】“左翼音乐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井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著名的左翼革命音乐组织有:聂吓、王旦东、李元庆等组织的“比平左翼音乐家联盟”; 聂耳、田汉和任光组织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聂耳、田汉、任光、吕骥等人成立的“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2. 冼星海

【答案】冼星海是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冼星海一生创作有数百首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

3. 刘天华

【答案】刘天华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乐曲方面,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吕骥

【答案】吕骥是著名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活动家。1932年正式加入左翼文艺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抗战爆发后赴延安,任职于鲁迅艺术学院。建国后任职于中央音乐学院。吕骥创作有歌曲多首,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保卫马德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祖国颂》等,发表音乐论文多篇,如《论国防音乐》、《新音乐的展望》、《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等,并对整理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5. 马思聪

【答案】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被誉为“中国的神童”。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阿美组曲》,管弦乐曲《西藏音诗》,歌剧《热碧亚》,舞剧《晚霞》,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

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6.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答案】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团,该会正式建立于1919年1月,由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任会长,由萧友梅等知名音乐家进行指导,会员最多时达二百多人,最主要是北大学生,内分丝竹、昆曲、古琴、钢琴、提琴、歌唱等组。贯彻中西兼顾的方针多次公开演出,为我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同登一台表演开了风气之先。还出版了十五期音乐期刊《音乐杂志》。

二、简答题

7. 简述学堂乐歌。

【答案】(1)目的

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内容

①通过不同的角度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②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③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

(3)形式

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辛亥革命后开始有少量的合唱曲,极少数的作品还配写犷简单的钢琴伴奏谱。歌曲绝大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以新词编成的。

(4)音乐特点

①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

②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③也有我国民族音调填词的。

④按照“选曲填词”或“按词选曲”的方式编写。

⑤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

(5)意义

①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②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③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④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⑤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8. 简述沈心工、李叔同在音乐启蒙力一面的贡献。

【答案】(1)沈心工的贡献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他的创作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如《竹马》《赛船》《铁匠》。《黄河》是自己根据杨度的词作曲,曲调大气雄浑,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2)李叔同的贡献

李叔同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如《送别》,三声部合唱曲《春游》。

9. 我国清代戏曲的四大声腔有哪些?

【答案】昆腔、高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

10.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答案】聂耳原名守信,聂耳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表现了革命群众抑制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他的创作为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斗争情绪和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反映了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牧羊女》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乐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是他对新民乐合奏的探索。

11.试论刘天华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贡献。

【答案】刘天华(1895-1932,自幼喜好音乐,后随其兄著名文学家刘半农赴上海进一步学习音乐,1915年在母校常州中学任教时,对民间音乐产生深厚兴趣,此后遍访名师学习民族乐器演奏。同时开始民族器乐曲的创作。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在他的倡议和组织下1927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以进行民乐改革为宗旨的“国乐改进社”,与此同时,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和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谱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一胡独奏曲和三首琵琶曲,以及几十首一胡、琵琶练习曲,丝竹合奏的作品,尤以十首二胡曲流传最广,为《悲歌》《良宵》、《月夜》、《病中吟》、《空山鸟语》、《光明行》、《烛影摇红》、《独弦操》、《苦闷之讴》、《闲居吟》,有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