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61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答案】文献检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这里仅介绍几种基本方法。

(1)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

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3)引文查找法

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这种回溯过程往往会找出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缺点在于查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4)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各种教育资料浩如烟海。因此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

①准,高的查准率。

②全,高的查全率。搜集的资料小仅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既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既全面又系统。

③深,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

④快,要迅速。一个准确度高、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如果检索速度慢了,耽误了时机,就会失去它的应有价值。要在准、全、深基础上做到快,就要学会利用各种类型的检索性工具书。

检索性工具书是比较完备的汇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内容比较概括,以供检索文献线索时查找的图书。不仅提供准确的资料,而且提供经过筛选和条理化了的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工具书数以万计,仅辞典80年代以来就有两千多种,书目索引10万多条。常用

的检索性工具书有:书目、索引、文摘、传记资料等。也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年鉴及手册。

2. 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所具有的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和非逻辑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抽象概括性与间接性

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带有很强的思辨性色彩-是在纯理性的超越感性经验水平上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来间接地把握教育问题。

(2)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这里的多样性指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教育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需要从多方面、多视角、全方位地考察教育问题。而人们在进行研究时,也总是根据不同的哲学观建构起一定的理论模型,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解释和说明教育现象,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研究学派和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表现出理论研究形态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理论研究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形成不同教育观点和理论流派的论争,使人们的思想不致僵化,有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但是这里需要我们正确处理“一”与“多”、“确定”与“不确定”的关系,要形成确定的、清晰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关键在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3)层次性

理论研究具有结构体系的层次性。根据概括程度的不同可区分为经验的和理论的两个层次。经验性层次,是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单纯排列与分类,进行各种事实的积累过程,通过对这些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经验概念(经验定律)。

(4)超前性与继承性

,还教育理论的发展,无论是表现为外延式扩展(理论概括的延伸,应用范围扩展及具体化)

,还是纵向质变(新旧理论之间深刻的继是表现为理论的横向发展(新旧理论之间联系尚未暴露)

,都体现出批判性,突破和超越的意识,不满足现状的承性关系,旧理论作为一种特例包含其中)

进取精神。正是理论的更替,成为划分教育科学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但同时,理论研究反映出反复性、继承性特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历史的重演”。考察任何一种教育理论的内容框架及方法特征,都能找到以往理论的痕迹。

理论研究上的这种批判性与继承性,也说明理论研究不可能一次到位,一次研究可能只解决某一个问题。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需要不断地以新理论代替前一个理论。既保留原有理论中合理成分,又不断地发展这种科学成分,从而实现认识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的发展。

综合上面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别于实证研究,理论地研究教育,在其直接意义上是以严密的理论体系的方式再现和阐释一定的教育现象及过程,是以一种带有总结概括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原则和理论框架作为形式系统,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得以更深刻的揭示和合理的说明,这是一种理性研究的方法。

3. 简答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答案】所谓方法的适用范围问题,是指在研究什么样类型性质的教育问题时才能运用历史研究法。一般而言,历史研究法主要适用于研究人们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具体地讲,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以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完整地认识教育发展史的基本脉络,包括中外教育史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教育实践与理论发展的研究。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发展关系,道德教育,课程教材的发展,教学原则方法的演变,考试选拔制度的改革,科技发展与教育改革,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发展等。

(2)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杜威等,我国从孔丘到朱熹、王夫之以至陶行知,历代涌现出许多重要的教育家,他们在各自教育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思想成果,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各自不同的学术观点,集中反映出一定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革新、发展的轨迹和规律,代表着发展演变的各个阶段。

(3)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这方面侧重于教育思想的研究,其中也包括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这类研究,重点在于揭示各历史阶段不同思潮和流派的特点,对教育实践所起的作用和对后世教育制度以及教育理论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不同思潮和流派论争、融合演化的规律。

(4)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我国及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沿革中都有较完备、系统的教育制度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模式。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古代官学与私学,古代书院与学术文化,考试制度,近代留学制度以及教育管理制度等发展沿革可进行各种专题研究。

(5)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这方面侧重对国际教育的比较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如各国教育制度问题,外国高校职能的演变,各国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问题职业技术教育问题,教育立法问题,少年儿童智力发展问题,教育实验与测量问题,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问题,课程理论以及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模式问题等等。

(6)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如少数民族教育史,古代的科技教育、农业教育、艺术教育、社会教育、军事教育、民主文

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古代的幼儿教育、女子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古代对外教育交流等。

综合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古今中外的教育科学研究问题和新的项目的开发,同时,在历史以及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现状的思考,更新,更科学合理,以及更符合人类教育科学发展的项目会在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