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财经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村的传统婚姻观和当代婚姻观有哪些区别?
【答案】婚姻观是指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农村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地位和自身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社区人们的婚姻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的传统婚姻观和当代婚姻观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两点:
(1)在传统社会中,农村妇女的婚姻观里有着很强的依附性和因袭性,而在现代社会中,农村妇女的这种依附和因袭观念在逐渐消亡。
(2)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影响,女子的贞操节烈广为社会所重,但是,随着妇女运动的兴起,旧道德在不断地反思、批判、抵抗中开始瓦解,新的婚姻观念逐渐形成。对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妇女而言,婚姻已经更多地和自己的自由选择和个人生活幸福相联系。
2. 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又有什么特点?
【答案】(1)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救济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文化型扶贫三个阶段„
(2)各阶段的特点如下:
①救济型扶贫
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是一个“输血”的过程。
②开发型扶贫
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中心是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发展的条件,并以此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它是一个“造血”的过程。
③文化型扶贫
直接以贫困主体——“人”为对象,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科技的注入与辐射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通过民主选举干部和实行村民自治来改善干群关系,增强干部服务意识和人民群众主人翁责任感,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以此重新构造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3. 乡村建设运动有哪些内容和理论?
【答案】(1)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
①兴办教育,培养农村人才。
②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良农业。
③流通金融。
④提倡合作组织,指导农民成立各种(运销)合作社。
⑤办理地方自治,期望还政于民,实行宪政。
⑥建立乡村公共卫生保健制度。
⑦移风易俗。
⑧引发学术研宂,推动农村社会学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的理论
①晏阳初的“民族再造”思想
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最根本的是人的问题,主张在农村进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根治中国贫穷落后的愚、贫、弱、私“四大病根”,以达到“民族再造”,强国救国的目的。
②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
1928年,梁漱溟在前人“村治”的基础上提出“乡治”的主张,随后提出“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念源自他的孔子哲学思想和对中国国情特殊性的认识。中国的问题是极严重的文化失调,其表现是社会构造的崩溃,以及政治上的无办法。社会是有机的,要为社会开生机,必须从根(乡村)上开,即重建一套组织系统,并使之与中国社会相配合。
4. 农业的性质是什么?农业生产有什么特性?
【答案】(1)农业的性质
①农业是社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农业是通过人类劳动去实现植物和动物的再生产,来获得物质资料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②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起点。
(2)农业生产的特性
①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相互交织,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点。
a. 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b. 农业生产在广大的空间进行,具有较大的分散性;
c. 农业生产周期长,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强烈的季节性; d. 一些农产品既是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又是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双重性。
②农业不仅在生产上有其自然特点,而且在经济关系上也有其社会特点。
二、论述题
5. 研究我国农村政治的理论视角主要有哪些?
【答案】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视角有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框架、新政治经济学视角、制度
主义视角等。
(1)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
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是西方研究地方政治变迁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范式,后来被国内外学者用来研究中国农村政治问题。在这一理论范式指导下,对我国农村政治研究形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和“经纪人理论”。
(2)新政治经济学视角
新政治经济学是以政治和经济,或社会和个人,或国家和市场之间相联系、相交叉或相重叠的问题、现象和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的综合性理论框架。
黄宗智:半无产化和官僚化两个过程的交接,导致了村庄与国家之间新的矛盾。由于国家政权的扩张和村庄共同体的衰落,地方豪霸和村级恶棍乘机崛起,使旧的国家、士绅和村庄的三角关系受到新的压力,最后导致一套完全不同的国家—社会关系和一个新的政治结构的出现。
戴慕珍认为国家、生产队和农民之间的权力关系及其利益斗争,是围绕剩余农产品的支配权而展开的。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农业生产、流通都高度集体化的体制中是不可能支配农业剩余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由此导致了农民对代表国家权力的地方干部的制度性依附。
(3)新制度主义视角
制度主义的视野被国内学者广泛用来研究村民自治的制度建构,重点探讨村民自治的制度是如何嵌入农村社会结构的,对农村千部和农民有何影响等问题。同时,制度主义视角也具有一定的局限,从方法特征上看,制度视角在有利于实证研究中理论的证明之时,却未必有利于经验研究中理论的反思。
(4)过程—事件分析
过程事件分析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一种理论视野,是一种“将符号互动主义、常人方法学和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可以摆脱传统的、静态的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方法,从人们的社会行动所形成的具体事件与动态过程之中(或社会现象的实践形态之中)去把握现实的社会研究模式”该方法被学者用来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特别是农村政治问题,强调通过过程一事件分析来展示国家与农民的流动关系与实践形态,关注社会本土性资源的利用、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作以及实现过程的创造性等内容,并据此理解乡村社会的治理。
6. 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和中国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答案】(1)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①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
如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等等。
②全球变暖将会恶化世界性的人地关系和人类健康,具体体现如下:
a. 全球变暖会引发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造成粮食减产、加剧部分地区民众营养不良的问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