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学位]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话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2. 湖北因位于_____之北而得名,简称_____。
【答案】洞庭湖; 鄂
【解析】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故称“湖北”。省会武汉市,因清时省会武昌古称“鄂州”,故简称“鄂”。
3. 唐代_____宗的产生标志着佛教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
【答案】禅
【解析】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它是在融合印度大乘佛学和中国的道家学说基础上形成的,发韧于六朝,至隋唐而趋于成熟。从唐末开始,禅宗具有了压倒其他各宗派的绝对优势,成为中国佛教的典型代表。到宋代理学产生和佛教禅宗流行以后,可以说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就基本上结束了。
4.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答案】黄帝内经
【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全书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联合创作。《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5. 中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后可以成婚,女子行笈礼则为_____岁
【答案】15
【解析】古代男子年20行冠礼,女子年15行笈礼以示成年。
6. 相传寒食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大臣_____而形成的,唐代时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答案】介之推
【解析】晋文公的谋臣介之推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二日)同他母亲被焚死在绵山,太原一带人民为纪念他而禁火一个月(后改为三日),只吃寒食,并纷纷前往绵山介之推墓祭祀,遂形成寒食节。
7. 青藏高原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_____。
【答案】世界屋脊。
【解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又有除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之称。
8.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和《_____》。
【答案】《老残游记》
【解析】鲁迅认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即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
9. 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_____、灵渠。
【答案】郑国渠
【解析】郑国渠是由战国时期韩国水工郑国修建的,在现在陕西省泾阳县境内,全长绵延三百余里。相传郑国本为韩国间谍,开凿此渠的目的,是为了消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后被识破。
10.父系氏族最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其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故龙山文化又称为_____。
【答案】黑陶文化
【解析】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左右,中国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二、判断题
11.太极拳在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中医的经络学说和道教的引导之术。
【答案】正确
【解析】道教的养生之道和导引之术,是今天气功、武术、太极拳等体育活动的直接来源,其养生理论仍是当今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12.“八大山人”是清代八位著名的画家。
【答案】错误
【解析】“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
13.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创造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答案】正确
【解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是直接铺陈和描写客观事物; “比”是以客观事物来比喻诗人的思想感情; “兴”是用声音、意义等类比关系引发诗歌内容。
14.中国古代第一次将版图拓展到南海的朝代是西汉。
【答案】错误
【解析】中国的版图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秦朝的疆域已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达今天的广西。秦以后,经过两汉四百余年的统治和开拓,原有的版图得到进一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移民南下,使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至唐代而全盛,当时的疆域东达大海,西到咸海,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达南海。
15.孟子第一个深入探讨人的本性,提出“性善”论。
【答案】正确
【解析】孟了是主张“性善”的,按他的原意,“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属于“人”的四种“善端”,是人生来就具有。
16.西周时期分为两段,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答案】错误
【解析】周有西周和东周,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西周传12王后灭亡,历时250余年。公元前770年,周幽王在申国和犬戎联军的攻打下,兵败被杀,西周灭亡,其子周平王继位,将都城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前一段称为“春秋”,后一段称为“战国”。
17.秦朝时期对汉字形体进行了第一次规范化,所规范的汉字称为隶书。
【答案】错误
【解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规定以小篆为统一书体在全国推行,并“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的各种文字。为推行小篆,秦始皇命令李斯、赵高等人编写了《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等书文,作为标准的文字范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