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题库>登革热题库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 登革热疫情处理

细菌性痢疾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诊断要点 细菌性痢疾概述 登革热流行过程 病例摘要:3岁女童,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抽搐、神志不清1小时于7月30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突然发热,伴头痛,烦躁不安,无鼻塞,咳嗽。曾呕吐胃内容物2次,一次呈喷射状。当地医院给予肌内注射青霉素及退热药物治疗无效。昨起嗜睡,1小时前全身抽搐1次,持续约1分钟,继之神志不清而转来本院。发病以来拒食,尿便正常。既往体健。父母均体健。患儿系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接受任何预防接种。查体:T39.2℃,P110次/分,R26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囟门已闭,神志不清。全身皮肤无发绀、黄染,未见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脸色苍白。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迟钝。无鼻翼扇动,唇红,咽部稍充血,扁桃体不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右肋缘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颈项强直,布氏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巴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消失,膝腱反射、二头肌反射、三头肌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Hb105g/L,WBC12.2×109/L,N73%,L27%。尿便常规无异常。脑脊液:压力220mmH2O,外观清,细胞数0.138×109/L,中性粒细胞65%,淋巴细胞35%,蛋白+++,糖>0.5g/L,氯化物7.0g/L,涂片未查见细菌。 登革热疫情处理
参考答案:

为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登革热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登革热的疫情处置
1.针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各级医疗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病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范》,应在诊断后24h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一旦发生疫情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进行报告。即责任报告单位发现输入性病例和暴发疫情事件后应在2个h内用电话等方式向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2h内向本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迅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处置。对诊断为疑似、临床诊检、实验室确诊的登革热患者应送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病房的医院隔离治疗;对首发病例、首例临床诊断病例及其他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踪首例或首批疑似登革热患者;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期限至少为15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2.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1)防蚊、灭蚊:防蚊、灭蚊是防控登革热最重要的措施,应由政府统一组织,明确各部门职责,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以疫点(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m之内)为中心,在一定区域、时间范围内实施分层次、分级别的杀灭成蚊及幼虫和清除蚊媒孳生地措施。
(2)环境整治:开展以灭蚊防蚊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活动,发动群众清除室内外各种小积水,管好饮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加强对轮胎和竹筒树洞的治理,减少伊蚊幼虫孳生地。
3.针对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1)健康教育: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以及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登革热预防知识,使群众了解登革热的有关症状,有发热、头痛、全身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就近医院诊断治;动员群众防蚊、灭蚊;卫生宣教要普及全体居民,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病能力。
(2)进入疫区人员(包括旅游、出差、工作等)应携带使用驱避剂等防蚊用品,尽量避免野餐、露营等野外活动,防止蚊媒叮咬传染。
(3)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与人群流动。要特别注意从登革热非流行区进入流行区人群的防护。
(4)进入疫区调查的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应戴口罩、帽子、穿防护衣,鞋套等。进行疫区灭蚊时,皮肤暴露处应涂布驱蚊剂等防护用品,以防止蚊虫叮咬。
(5)对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要积极地进行消毒处理。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