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2. ( )就是施测常模样本被试后,将被试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A. 真分数
B. 常模分数
C. 参照点
D. 百分等极
【答案】B
【解析】导出分数指由无意义的原始分数转换而来的有意义分数。常模分数是导出分数的一种。
3. 离差智商的含义是( )。
A. 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的商数
B. 实足年龄除以心理年龄所得的商数
C. 被试成绩与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D. 被试成绩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答案】C
【解析】离差智商是采用统计学中的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占偏离他本人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量数,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
4. 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这个过程叫( )。
A. 常态化
B. 线性化
C. 百分制
D. 分布均匀
【答案】A
【解析】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就是非线性的。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5. 在编制测验过程中,目标分析的主要目的是( )。
A. 确定测验的对象
B. 拟定测验的计划
C. 确定测验的用途
D. 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答案】D
【解析】目标分析是指对测验目标加以分析,将其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术语。即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的过程。
6.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常模的是( )。
A. 百分等级
B. 百分点
C. 十分位数
D. 智力年龄
【答案】D
【解析】发展常模包括:发展顺序量表、年级当量和智力年龄。
7. 心理测验实质上是对( )进行客观和标准化测量的系统程序( )。
A. 特质
B. 心理疾病
C. 行为样本
D. 生理疾病
【答案】C
【解析】心理测验是指通过观察人的少数代表性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8. 在370名被试中,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各100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1题的有80人,低分组答对的有30人,该题的区分度是( )。
A.0.80
B.0.30
C.0.50
D.0.55
【答案】C
【解析】在具体估计项目区分度时,我们常常用其他指标替代实际能力水平,主要包括鉴别指数和相关法。下式中:D 为鉴别指数,
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9. 某学生通过测评后,得到他的算术是6年级水平,阅读是5年级水平,那么,该测验采用的是下面哪种类型的发展常模?( )
A. 发展顺序量表
B. 智力年龄
C. 百分等级
D. 年级当量
【答案】D
10.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来测验同一群体,求其两者得分的相关性,被称为( )。
A. 内部一致性信度
B. 重测信度
C. 复本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答案】C
11.线性等值法计算就是用相同的( )作等值的基础。
A. 标准分数
B. 百分点
C. 百分等级
D. 方差
【答案】A
【解析】线性等值依据的原理是:两个分数,一个在测验形式X 上,另一个在测验形式Y 上,如果对于任何一个被试群体,它们各自的标准分数相等,这两个分数就被认为是等值的。
12.吉尔福特发散思维测验( )。
A. —般适用于学前儿童
B. 以思维的精确性记分
C. 其理论基础是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D. 包括30个分测验
【答案】C
为高分组在该项目上的通过率或得分率,为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