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A.否定孔孟权威。 B.否定“存天理,灭人欲”。 C.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强调“知行合一”。
中国妇女史研究的奠基人陈东原指出:“宋代实在是妇女生活的转变时代”,“宋代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影响女性地位的关键原因是() A.频繁的民族战争提高了男子的地位。 B.商品经济的发展转变了人们的观念。 C.主流思想发展演变影响了社会生活。 D.租佃关系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限制君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民为邦本。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该言论反映的是() A.孔子的“为政以德”。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朱熹的“格物致知”。 D.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指() A.“知行合一”。 B.“天人感应”。 C.先气后理的思想。 D.“存天理,灭人欲”。
王阳明的门人在夜间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说:“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门人让贼脱光衣服,贼犹豫说:“这,好像不好吧。”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在门人看来,这里的“良知”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