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文学院874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______。
【答案】赫塔·米勒。
【解析】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我所拥有的我都带走》、《光年之后》、《行走界线》与《河水奔流》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
2. 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答案】斯丹达尔
【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3. 古罗马的诗坛三雄是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维吉尔; 贺拉斯; 奥维德
【解析】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是古罗马时代三位重要的诗人,并称罗马诗坛三雄。维吉尔的代表作是《伊尼特》; 贺拉斯的代表作是《诗艺》; 奥维德的代表作是《变形记》。
4. 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引发了法国文艺界的一场大战,争斗双方的文艺派别倾向分别是______。
【答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斗争,即著名的“长发对秃头”的战斗,最后浪漫主义获得了胜利,结束了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的统治地位。
二、名词解释
5. 俄狄浦斯王
【答案】《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是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人跟命运的冲突。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
恰在实践着神谕。《俄狄浦斯王》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
6.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7. 日本新感觉派
【答案】日本新感觉派是20世纪初日本文坛的一个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流派,也是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横光利一、川端康成等。日本新感觉派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从诞生之日起,便打出“反传统”的旗号,力图从形式和技巧上,另创新路。他们反对艺术创作注重形象塑造和环境描写,强调主观和直感的作用,主张不再通过视觉进入知觉、把握客观规律认识世界,而是通过变形的主观来反映客观世界,描写超现实的幻想和心理变态; 强调艺术至上,认为现实中没有艺术,没有美,因而在幻想的世界中追求虚幻的美。横光利一的《头与腹》被认为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
8. 乌利波(Oulipo ,或译为“潜在文学工场”)
【答案】乌利波,Oulipo 为缩写,音译“乌力波”,直译“潜在文学工场”,是一个由作家和数学家等组成的打破文本界限的松散的国际写作团体。它由法国诗人、作家雷蒙·格诺和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创立于1960年,至今仍活跃于法国乃至世界文坛。“潜在”最初指“一定时间后起作用的方法”,后延伸出“有力量的,理论上的”等意义。最为知名的成员有卡尔维诺、乔治·佩雷克、雷蒙·格诺、雅克·鲁博等。就其本质而言,乌利波是一种具有精神同质趋向的文学思维方式。这种文学思维品质被认为是21世纪实验文学的曙光。
三、简答题
9. 以拉斯蒂涅所受的“人生三课”为主线,简析《高老头》的社会批判性。
【答案】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人物,他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他的性格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抨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拉斯蒂涅的第一次人生大课是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的指点和教诲。这个熟谙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将她所掌握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学”毫无保留
地教给了她的远房表兄弟,教他怎样以牙还牙,怎样没心没肺,怎样勾引女人,怎样凭借女人往上爬等,堪称拉斯蒂涅的启蒙者。鲍赛昂子爵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书”,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他人的伎俩。巴尔扎克实则批判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道德原则。
(2)揭露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拉斯蒂涅的第二次人生大课,是伏脱冷近乎斥骂的教诲。伏脱冷是一个想拼命爬上贵族社会的恶汉,他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鲍赛昂夫人相比,他的教导是赤裸裸的强盗逻辑。他先以自己的复杂经历去打动拉斯蒂涅,指教拉斯蒂涅要“对什么都不服从”。他以鹰犬一样锐利的目光透视拉斯蒂涅的心灵,劝诫他要出人头地,不能只靠求学,要想别的办法,要有野心。他建议拉斯蒂涅与维多莉小姐订婚,杀死她的哥哥,继承父亲的全部财产,以迅速成为百万富翁。这种赤裸裸的资产阶级掠夺方式,虽让拉斯蒂涅感到不适应,却还是为此心动。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让他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地位。揭露了以拉斯蒂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3)批判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的罪恶
拉斯蒂涅的第三次人生大课,是高老头的死。高老头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极度溺爱自己的女儿,把自己的全部家产都花在了她们的身上,最后却落得临死前都未能看到女儿们来看他一眼。最后,拉斯蒂涅为高老头送葬。从高老头的死中,他悟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全在于金钱,这使他更加坚定了获取金钱、立足上流社会的决心。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他埋葬了高老头,也埋掉了自己的最后一点人性,这时的他决定堕落成为向则一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批判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金钱的罪恶。
总之,拉斯蒂涅通过三次人生大课的教育,一步一步走上了野心家的道路。虽然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有过顾虑和羞愧,但他每次斗一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了上风。他凭借自己的伶俐狡猾和冷静头脑,有选择地借鉴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终于走向了资产阶级野心家罪恶深渊。考察这个青年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创业史”,有助于我们了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渊源。
10.欧洲文学如何体现人的观念?
【答案】欧洲文学对人的观念的体现: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①古希腊、罗马文学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人智),蕴含着一种放纵原欲、个体本位、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世俗人本意识。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又一源头,它重视对人的精神、理性本质的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蕴含着一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肯定超现实之生命价值的宗教人本意识。
②理性与原欲是人性中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原欲型的希腊、罗马文学和理性型的希伯来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