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2

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1

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29

2016年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37

一、名词解释

1. 情感符号说

【答案】情感符号说是西方符号论美学对艺术本质的解释,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符号美学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朗格。卡西尔将艺术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这一学说,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但这里的情感不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和“艺术符号”。该学说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见解,但“符号”究竟是什么,艺术究竟是不是“符号”,有没有抽象的普遍人类情感等问题未作圆满回答。

2. 阿恩海姆

【答案】阿恩海姆是美籍德国心理学家,艺术理论家,早年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移居美国,后加入美国国籍,曾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阿恩海姆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美学思想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反对用“联想”和“移情”来解释艺术形式的表现性,提出艺术形式之所以能表现一定的情绪因素,取决于知觉式样本身以及大脑视觉区域对这些式样的反应。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走向完形心理学》等。

3. 野兽主义艺术

【答案】野兽主义艺术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个美术流派,是西方现代艺术中最早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马蒂斯。野兽主义追求强烈的主观表现,注意吸收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单纯强烈的色和粗犷造型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新样式。野兽主义强调绘画主题的抽象化表现,主张树立新的绘画准则。

4. 意蕴

【答案】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意蕴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并只有在整体性中才得以确定。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现。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5. 艺术意象

【答案】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 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6. 四品(四格)

【答案】四品是古代画论术语,是评画的标准之一。如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把评画的标准分为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到北宋黄休复的《益州名画记》分为逸、神、妙、能四品。神品——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神品的作品不仅能达到外在的形似,而且能达到画家主观精神与物象内在气质的合二为一的境界。妙品——亦称“妙格”,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分析妙格“所谓能格,指的是形似的精能; 所谓神格,则指的是传神,指的是气韵; 而妙格是介乎二者之间,忘技巧而尚未能忘物之形似; 得气韵之体,而尚未能得气韵之全。”能格——能,指精能; 能格作品注重客观描绘物象,得其形似。逸品——亦称“逸格”,中国画术语,指品评绘画艺术的一个等级。最早见于唐代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其在张怀瓘《画品断》分为神、妙、能三品之外又置“格外不拘常法”的“逸品”。至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置“逸格”于三格之上。之后逸品成为中国文人画的最高典范。

7. 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古典主义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指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是泛指17、18、19三个世纪的音乐创作,其中包括古典时期以前的巴洛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和古典时期以后的浪漫派音乐,也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

8. 审美期待

【答案】审美期待是艺术鉴赏的准备阶段。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和欣赏过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示,它使接受者具有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得到满足。审美期待是接受者进行艺术鉴赏的心理前提,它影响着接受者与艺术作品的交融互动,影响着再创造的积极发挥,影响着艺术鉴赏的现实展开。

二、简答题

9. 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 为什么要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答案】(1)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

①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a. 家庭环境、社会制度渗透下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b. 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响

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是非常明显、深刻、普遍的。因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包括艺术心理和艺术形式诸特征)正说明了这一点。其中特别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是经历了千百年的民族生活习惯、思想信仰和表现形式的积淀,才最终形成稳定的民族精神力量和习惯力量,凝集成不可用强力摧毁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民族魂。

c. 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影响

从全世界人类思想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而言,这种冲击力是非常强劲而有力的,可以直接渗透和灌注到各个民族的文化中去,促使民族艺术在增添新的血液的同时产生新的表现形式与新的艺术种类。如今世界已进入网络信息的时代,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对艺术家们所起的作用显得更加迅速、直接、全面而又强大。

②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a. 优秀的艺术家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树立起为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奋斗的伟大抱负。

b. 艺术家应当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国民的精神素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2)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的原因

之所以强调艺术工作者必须要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是因为艺术工作者考研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

10.简述主要的美术门类。

【答案】现实生活中主要的美术门类有:

(1)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在生活领域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的一种美的创造,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强调制作的手工性特征。工艺美术在本质特征上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这一双重属性决定了工艺美术的创作原则——实用、经济、美观。

(2)建筑

建筑是用物质材料堆砌而成的实用性物质产品,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建筑艺术则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与各门相关艺术的综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