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精神科Ⅰ阶段题库>普通精神科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女性,45岁,家庭主妇。因发作性话多,兴奋,疑人害,凭空闻声23年就诊。此患者曾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每次住院经治疗后,被害妄想和幻听较快消失,仍留有话多,脾气大。出院后没有坚持服药,社会功能保持尚可。此次有幻听,疑人害,话多,在病房表现为喜欢帮助别人,把年龄小的病友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病史中曾有两次出现过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饮食减少等,每次持续1月余。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精神分裂症
B . 双相情感障碍
C . 复发性躁狂症
D . 抑郁症
E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以下哪个不是大脑额叶病变可以出现的症状() 强握反射。 运动性失语。 精神症状。 视野缺损。 运动性失语。 构成比为() 相对比也称构成比。 构成比反映某现象发生的强度。 反映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全部的比重。 反映两个有关联指标之比。 某一现象在时间顺序上的排列。 患者男性22岁,2个月前受凉后发热,咽痛。使用青霉素治疗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约15天后出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色深红。血压150/90mmHg,查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肾功能正常。住某医院按急性肾炎服中药治疗,水肿减轻,但高血压、血尿持续不缓解,化验血BUN16mmol/L,Scr396μmol/L,下一步处理() 用西药降压利尿剂治疗。 加用强的松治疗。 用雷公藤治疗。 肾活检。 复查肾功能,查尿渗透压。 医学科学研究的作用有双向性,表现为()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双重性。 防病与治病的双重性。 造福人类与危害人类的双重性。 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的双重性。 医学科学与医学道德的双重性。 以下哪个不是周围性眩晕的表现() 眩晕程度重,持续时间短。 多为粗大眼震。 常伴耳鸣、听力减退。 严重的自主神经症状。 多为水平性眼震。 患者女性,45岁,家庭主妇。因发作性话多,兴奋,疑人害,凭空闻声23年就诊。此患者曾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每次住院经治疗后,被害妄想和幻听较快消失,仍留有话多,脾气大。出院后没有坚持服药,社会功能保持尚可。此次有幻听,疑人害,话多,在病房表现为喜欢帮助别人,把年龄小的病友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照顾。病史中曾有两次出现过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饮食减少等,每次持续1月余。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该患者的病情特点是在每次发病时都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被害妄想,也有话多兴奋;病程特点是发作性病程,社会功能没有明显衰退;经住院治疗后精神病性症状消失后每次都遗留有情感症状。此次有躁狂发作的表现,在病史中也提到出现过两次少语少动少食的情况,均没有住院治疗而是自然缓解,因此极有可能是抑郁发作,可进一步向患者本人和家属追问当时的情感症状及思维症状等来明确是否为抑郁发作。根据以上信息对该患者尚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和复发性躁狂症的诊断,更不能作出抑郁症的诊断,因此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双相障碍,但需要与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该疾病的诊断标准,符合症状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状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2周以上,并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较接近,显然该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与上述标准不符合。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