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藏民族大学中国近现代史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2. 《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钦定宪法大纲》是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规定皇帝有颁行法律、召集及解散议院、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宣战议和及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及发布命令等权力,并总揽司法权。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该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臣民的权利义务,这对于培养近代化的法律意识具有一定的意义。

3. 平型关大捷

【答案】平型关大捷是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五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歼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物资,毁敌汽车和马车300余辆。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通过这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惟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4. 金圆券

【答案】金圆券是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在中国大陆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由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3日停止流通,只使用了十个月左右,贬值

,却超过二万倍。1948年8月19日,为遏制通货膨胀,国民党政府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

宣布停止使用法币,改为金圆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限期登记管理国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金圆券发行的初期,政府以行政手段强

迫民间以黄金、外币兑换。由于没有严守发行限额,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令民间经济陷入混乱,城市的中产阶级受损利益最大,使得国民党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持者,这也是加速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筹办夷务始末》

,【答案】《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又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

分为道光朝、咸丰朝和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由清文庆纂辑,八十卷。咸丰朝由嘉贞等纂辑,八十卷。同治朝由清宝编辑,内容是从道光十六年议禁鸦片到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为止。凡是上谕、廷寄、以及内外臣僚奏章,中外往来照会书札由涉于外务者,悉编年月,按日详载,多原始资料。对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同治朝洋务运动记载尤详。

6. “协定关税”

【答案】协定关税是指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对等的优惠,就是片面的协定关税,这构成一国对另一国的特权。出现在近代中国的协定关税,就属于后一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的协定关税,是从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的。

7. 洛川会议

【答案】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后,中共中央改红军为八路军,开始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决定任毛泽东为书记,重新组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会议期间还决定建立中央军委前方军分会,朱德为书记;建立长江沿岸委员会,周恩来为书记。

8. 威海卫之战

【答案】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军侵犯威海卫的战役。黄海海战后,李鸿章避让求和,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18%年1月20日,日军出动二十五艘兵舰运送陆军二万余人在荣城湾登陆,并以军舰封锁港口。1895年2月2日,日本占领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与陆军一起炮轰停泊在刘公岛和港内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受敌水陆夹攻,先后有四艘军舰被击沉,人员伤亡惨重。北洋海军中的部分海员爆发兵变,胁迫丁汝昌投降。2月11日,丁汝昌拒绝投降,被迫自杀。余舰十一艘为日军所获。至此北洋海军彻底覆亡。

9.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 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1933年1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10.都统衙门

【答案】都统衙门是指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于1900年7月30日成立的对天津及附近的静海、宁河等县实行军事统治的机构。都统衙门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俄、英、日、法、美、德军官各一人组成的六人委员会(初为俄、英、日军官组成的三人委员会)领导,下设秘书处、巡捕局、会计处、军事部、司法部等。《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撤出北京和天津城区。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正式收回天津,都统衙门长达两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二、论述题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答案】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并且是坚定的维护者。

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的旗帜,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声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提出了停止内战,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进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并且在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②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者。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反蒋抗战、逼蒋抗战到联蒋抗战的艰难过程,对两党重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模范实践者。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在抗战中与国民党真诚合作,带动了各方面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定维护者。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要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并且依靠这一原则,既妥善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维护了合作抗日的局面。

(2)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

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有效和重要的形式。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敌后战场表现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游击战争在敌后的开展,促成了战略相持阶段的提前到来。其次,敌后游击战争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