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之软件工程导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聚集是一种“_____”关系。聚集最重要的性质是_____, 也具有_____。
【答案】整体一部分;传递性;逆对称性
2.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要准确地定义_____,为了满足用户需要,回答系统必须_____的问题。
【答案】新系统的目标;“做什么”
3. 软件项目计划是由_____和_____共同经过_____阶段后制定的。
【答案】系统分析员;用户;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4. 规约语言的语义域指出语言如何表示_____。
【答案】系统需求
5. 需求分析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问题的复杂性、_____、_____、需求易变性。
【答案】交流障碍;不完备性和不一致性
6. 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模块进行详细的_____; 为模块内的_____进行设计;对_____进行物理设计;其他设计;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和_____。
【答案】算法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评审
7. McCabe 质量度量模型,针对面向软件产品的运行、_____、_____。
【答案】修正;转移
8. 用例图面向_____、_____、_____、_____,是系统模型图的核心。
【答案】客户;建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
二、选择题
9. 在McCall 质量度量模型中,对于以下软件质量概念的正确解释是( )。
A. 可维护性。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作量的程度
B. 可测试性。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的程度
C. 适应性。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
D. 可重用性。一个软件(或软件的部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
【答案】D
【解析】McCall 质量度量模型针对面向软件产品的运行、修正、转移,软件质量概念,其定义如下:
①可维护性,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
②可测试性,测试软件以确保其能够执行预定功能所需工作量。
③适用性,修改可运行程序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④可重用性,一个软件(或软件的部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
10.需求分析最终结果是产生( )。
A. 项目开发计划
B. 可行性分析报告
C. 需求规格说明书
D. 设计说明书
【答案】C
【解析】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形式的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所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最终产物。
11.“高产”的测试是指( )。
A.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说明测试程序正确无误
B.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说明测试程序符号相应的要求
C.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发现被测试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
D. 用适量的测试用例,纠正被测试程序尽可能多的错误
【答案】C
【解析】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系统交付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缺陷,它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为了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应竭力设计能暴露错误的测试用例。高效的测试是指用少量的测试用例,发现被测软件尽可能多的错误。
12.对于不宜使用原型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时,不宜使用原型
B. 用户不愿意参与开发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C. 用户的数据资源没有很好地组织和管理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D. 用户的软件资源没有被组织和管理起来的时候,不宜使用原型
【答案】A
【解析】适宜使用原型的情况:
开发周期很长的项目,通过原型开发来缩短开发周期。
系统的使用可能变化较大,不能相对稳定,而原型模型具有适应变化的机制。
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较为模糊,对某种要求缺乏信心。
开发者对系统的某种设计方案的实现无信心或无十分的把握。
13.需求分析阶段不适于描述加工逻辑的工具是( )。
A. 结构化语言
B. 判定表
C. 判定树
D. 流程流图
【答案】D
【解析】在需求分析阶段结构化语言、判定表或判定树详细描述数据流图中不能被再分解的每一个加工。“数 据流图”描述系统的分解,即描述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
14.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
A. 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 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 在完成编码以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 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答案】D
【解析】软件测试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量,并对其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测试效率,在测试过程中应该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进行测试。
15.图1所示为一个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 的状态转换图,有向弧
一:小数点十进制数字正负号及科学记数标志
该DFA 可以识别十进制形式和科学记数表示形式的实数。
上可以标记下列符号之请补充图中弧上的标记,使
图1状态转换图
有向弧
.
的标记为记为
和
的标记为
有向弧
和
有向弧的标记为和
的标记为有向弧有向弧
和和的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