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755广播电视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性采访
【答案】隐性采访是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的身份,以体验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记者在采访中,不向采访目标公开自己的身份,也不公开表明采访的目的。这种采访现在愈来愈常见于批评报道中。
2.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3. 电视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动态和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于它报道的范畴。电视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广,在诸多的领域里都有它报道的范围。其目的是会议者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劝服观众认识、接纳和赞成会议中发布的信息,同意发布人宣布的观点和主张,从而引导和影响观众。
二、简答题
4. 新闻采访中记者为什么要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
【答案】社会习俗,就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人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一种风俗和习惯,包括社会风气、社会习惯和社交礼仪等。社会习俗作为一种约定俗成,与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影响着人际间的交往。社交时如能解对方习惯,重视对方的习俗,定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新闻采访也是人际交往的艺术。为能顺利接近采访对象,使采访对象乐于合作,及时深入地获得新闻事实材料,社会习俗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是记者涵养的体现。
①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易于在心理上与他人沟通,获取信任,顺利地接近新闻源,获得新闻。
②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是记者尊重他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具有良好修养的体现。
(2)注意和尊重社会习俗是采访成功的保证。
①熟悉社会习俗是顺利接近采访者的前提采访的成功是靠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友好合作而取得的。
②只有熟悉社会习俗,才能深入调查,获得详细的第一手资料,防止新闻失实。
③熟悉社会习俗,使采访更深入接近人民群众,具有生活基础和生活趣味,报道出来的新闻更具有可信性和可读性。
总之,注意和掌握社会习俗是新闻采访活动很重要的内容,它使采访顺利进行,使报道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同时也是有效防止新闻失实的重要手段。作为新闻记者,一定要重视和研究社会习俗。
5. 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为什么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新闻法规和政策?
【答案】新闻的阶级性原则,决定新闻采访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新闻法规政策。
(1)新闻报道者这一个体介入新闻事业的整体中,由于报道者个体所处的社会位置和所在新闻机构从属的阶级团体,新闻采访活动也必然要受到一定阶级利益的束缚和制约。
(2)新闻的党性原则,决定新闻采访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新闻法规政策。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层次的产物,新闻的党性原则实际上也是新闻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在阶级社会中,阶级通过一个核心集团来表现自身的意志,阶级通常通过政党来实现领导、代表不同集团和阶级的利益,反映不同集团和阶级的要求。
(3)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采访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新闻法规政策。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就是公开宣称新闻具有鲜明阶级属性和党性,强调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就是要为本阶级利益服务。
6. 新闻采访中观察有哪些基本形式与种类?
【答案】(1)运用观察技巧的基本形式。
①先提问,再观察。
在谈话采访中获悉到一些新闻事实材料后,如果有可能,都应当尽量争取到发生这些事实的现场上去亲自看一看,通过观察采访加深印象、核对事实,并感受实际情景。
②先观察,再提问。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一些实际情况,但还觉得有些情况没有弄清楚,还没有掌握到表面现象后面所隐藏着的许多情况,因而需要再进行谈话采访,以弥补观察采访之不足。
③边观察,边提问。
一边交谈,一边观察,二者溶合在一起,交叉运用。这是最佳的采访方法,集中两种采访方式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使记者能在采访中掌握到更丰富、全面、生动的材料。
④纯粹的观察。
由于采访中的某些特殊情况,不可能或不允许谈话采访,这时就必须单纯进行观察采访,完全依靠记者的眼睛来获取新闻素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