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806微观、宏观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其中,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2. 开放经济
【答案】开放经济是指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存在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引入了进口和出口,以及净出口(贸易余额)的概念。对于国际的资本流动,引人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以及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的概念。而连接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关系的正是贸易余额和资本净流出这对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
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没有包括净出口,所以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但在开放经济中,除非净出口为零,否则国内产出不等于国内支出。当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正值,对国外有物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当国内产出小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负值,这时对国外物品和劳务有净进口。
3. 汇率
【答案】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这种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被称为名义汇率。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方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
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反之,若以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增加,即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方法,一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如果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减少,表示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如果人们得到了某种外币的直接标价,只要取其倒数,即用1除以这个标价,就可以得到该外币的间接标价。
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提到两个国家之间的汇率时,一般指的是名义汇率,名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通货的相对价格。由于每个国家通货的实际购买力是与各个国家的价格因素相关的,所以名义汇率并没有考虑到两个国家价格水平的情况。当考虑到两国价格因素时,就是实际汇率。
二、简答题
4.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 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案】(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
在该式中,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 是人均资本的函数,即y=f(k )。从
c c=C/L),)和广化部分(nk )即人均消费(得
,
则。从该式可见,
当。时,人均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如果资本一劳动之比不变,
即
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表示。
图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中可见,人均收入f (k )用于资本广化(nk )和消费(c=f(k )-nk )。为使c 最大,就
f 是要选择k ,在k=k*时,(k )的斜率等于n 。在图中即M' 点上的斜率等于n 。故c 即图中线段
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
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
,一般并不一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 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
5. 什么是随机游走? 消费变动服从随机游走的论断与持久性收入假说有什么关系?
【答案】(1)随机游走是指当影响消费的一种变量的变动是不可预测时,消费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动是不可预测的,它是经济学家罗伯特·霍尔提出的。
(2)根据霍尔的观点,持久收入假说与理性预期的结合意味着消费遵循随机游走。霍尔的推理如下: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面临波动的收入,并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消费在时间上保持稳定。在任何一个时点上,消费者根据现在对一生收入的预期选择消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改变自己的消费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使他们修正其预期的消息。如果消费者最优地利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那么,他们应该只对那些完全未预期到的事件感到意外。因此,他们消费的变动也应该是无法预期的。
6. 简述LM 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计算其斜率。
【答案】LM 曲线指的是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的供给)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图形。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的供给量由代
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控制,是外生变量。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
用m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图形就是LM 曲线。其代数表达式为:
LM 曲线的斜率k/h取决于k 和h 的值。所以LM 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1)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 。h 一定时,k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越大,LM 曲线越陡峭。
(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 。k 一定时,h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越小,LM 曲线越平缓。
一般说来,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因此,LM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当利率降得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就成为一条水平线,从而LM 曲线也成为水平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如果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相对应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 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相反,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为零,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
。当m 为一m=ky-hr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定量时,表示这一关系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