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ⅠC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 奎尼丁。 利多卡因。 普罗帕酮。 胺碘酮。 维拉帕米。
以下有关研究注射液配伍变化的目的的叙述中,最有实践意义的是() 混合注射是临床上常采用的方法。 混合注射组合的频度以2~5种药物为多。 混合注射可减少注射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多种药物混合注射可能影响医疗质量,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质量。 研究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原因,对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流行病学从整体水平认识疾病。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男,27岁,发热1个月,体温波动于37.5℃~38.5℃,无咳嗽症状。查体:睑结膜略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率:136次/分,律齐,肋骨左缘第4肋间可闻及3/6收缩期杂音。腹平软,肝肋下未触及异物,脾肋下2cm,可见杵状指。最可能诊断() A.早产。 感染性心内膜炎。 风心病风湿活动。 白血病。 结缔组织病。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用何方主之() 桂枝茯苓丸。 苓桂术甘汤。 栝蒌瞿麦丸。 当归贝母苦参丸。
由花生四烯酸衍生的血管活性介质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