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某学校生物教师在讲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时,进行了以下活动。一、导入师: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不仅需要进食,而且需要进行呼吸。婴儿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标志着人体开始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并排除体内产出的二氧化碳,从此,人的生活就离不开空气了。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人体的呼吸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如何保持呼吸系统的保健卫生呢7二、展示挂图1.要求学生深呼吸,感觉呼吸系统的组成。2.出示“呼吸系统组成”挂图,让学生阅读、观察并完成图IV-25“呼吸系统的组成”,统一答案。三、分组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各组选派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各组进行适当地补充和修改,统一答案。说出自身体会后,观察幻灯片上的“吞咽与呼吸”关系图。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CO 2呈现实验方案:将两株大小相同的天竺葵放在暗处2~3天后,分别放置在2个相同规格的密闭容器中,其中一容器装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容器中装等量的水。放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分别取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里,水浴加热,溶去叶绿素,滴碘酒,观察叶片颜色。 呈现实验结果:甲中的叶片未变成蓝色;乙中的叶片变成了蓝色。 问题: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1:乙中植物进行着光合作用。 生2:甲中植物没有淀粉。 生3: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所以甲中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是哪一变量不同引起的? 生:氢氧化钠溶液与清水。 师:回答得不错,设计方案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生:去除二氧化碳。 师:那么同学们思考我们能不能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钾之类的物质? 生:可以。 师:所以设计氢氧化钠溶液只是控制变量的一种选择。那么,导致实验结果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多少(有无)。 师:设计本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生: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师:很好,结论的概括应结合实验中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证据,并紧密围绕研究的问题进行。请同学们再次概括出研究的结论。 生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之一。 生5: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绿叶才能在光下制造淀粉。 生6: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根据材料回答: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及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常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三众所周知,中国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所日渐发展起来的新式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各省,而东北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1937年以后,这些地方均遭到了侵华日军的野蛮掠夺和破坏,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代表作()。 ["《普通教育学》","《大教学论》","《爱弥儿》","《教育学讲授纲要》"]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日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材料四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