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控制(医学高级)题库>传染性疾病控制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性,41岁。因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5年,反复乏力、尿黄1年余,加重伴发热、恶心15天入院。入院查体:T38℃,P96次/分,R20次/分,BP120/76mmHg;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右腋前线第4肋以下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心音有力;腹部膨隆,脐周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扑翼样震颤阳性,计算力定向力减低,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近1周来,患者睡眠明显增多,患者院外未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检查。该患者经过两周的内科综合治疗,病情稳定,胸、腹水减少,黄疸下降,PTA升高至67%。腹水培养报告:大肠埃希杆菌,对多种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HBV-DNA定量5.6×106copies/ml。结合该患者的病史,关于本次发展为重型肝炎的发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 A.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必须具备基本两点:有或间接表明慢性乙肝病史,并达到重型的诊断标准
B . 肝细胞发生病理损害的机理主要是病毒复制,引起的直接肝细胞破坏
C . 肝细胞损害的主要机理是细胞免疫反应所致,其中CTL细胞介导的免疫损害起关键作用
D . 肠源性感染导致的内毒素血症在体内引起的细胞因子网络的活化,直接或间接扩大和加剧了肝细胞的损害,这种损害也被认为“二次打击”学说
E . 反复HBV的复制和机体免疫反应:导致了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肝细胞的杀伤作用,即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该患者的又一重要机理
F . 机体的过敏反应是本次发病的重要因素

关于股骨干骨折,下列哪项是错误是() 垂直悬吊牵引仅适用于3岁以内的儿童。 股骨髁骨折疗效常不满意。 股骨干骨折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移位。 儿童股骨干骨折可允许3cm的重叠移位。 股骨髁骨折应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 某病的病死率指的是()。 一定时期内,每十万人口中死于某病的患者的频率。 患某病的住院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某人群中死于某种病患者的频率。 一定时期内,在所有疾病患者中死于该病患者的频率。 一定时期内,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肾外伤的后期并发症有()。 肾性高血压。 肾下垂。 肾感染。 肾肿瘤。 损伤性动静脉瘘。 期前收缩的产生机制包括() 附加的房室传导束。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折返激动。 触发活动。 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 桃仁可用于() 肺痈、肠痈。 血瘀腹痛、癓瘕积聚。 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皮肤痒疹。 患者,男性,41岁。因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5年,反复乏力、尿黄1年余,加重伴发热、恶心15天入院。入院查体:T38℃,P96次/分,R20次/分,BP120/76mmHg;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可见肝掌及蜘蛛痣;右腋前线第4肋以下叩诊浊音,右下肺呼吸音消失;心界向左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心音有力;腹部膨隆,脐周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水肿。扑翼样震颤阳性,计算力定向力减低,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近1周来,患者睡眠明显增多,患者院外未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检查。该患者经过两周的内科综合治疗,病情稳定,胸、腹水减少,黄疸下降,PTA升高至67%。腹水培养报告:大肠埃希杆菌,对多种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HBV-DNA定量5.6×106copies/ml。结合该患者的病史,关于本次发展为重型肝炎的发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