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综合基础之毛中特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辨析题
1. 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答案】这一论断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我国基层民主的形式有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等。
(1)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它不仅是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而且作为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2)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3)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2. 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主要受农民自身局限决定。农民阶级创造了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同时农民阶级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具有本身所不可克服的阶级局限性。导致其阶级局限性的因素主要有:
①受封建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是其主要因素;
②受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导致其局限性的根源,生产过程来看,封闭保守,缺乏合作。产品分配方式上看,追求平均,缺乏进取,农民阶级作为统治者为维护其自身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的产物,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是不可能领导革命的。
(2)中国的农民阶级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外国势力的涌入下形成的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领导不了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
3. 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经济中,职工向企业进而向社会提供劳动,企业依据职工向企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所以,企业职工所得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2)由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在公有制企业中还存在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例如,企业职工认购本企业股票所得的股息收入; 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获得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公有制企业职工还可以从企业获得各种福利性收入等。这些都不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
(3)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决定分配关系中按劳分配是占主体的分配方式,从整体上看,按劳分配是公有制企业职工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答案】正确。具体分析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三民主义具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从新三民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继承了新三民主义中的合理成分,三民主义革命中的新三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三民主义是两个不同的理论,是中国革命不同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没有全盘吸收新三民主义,而是对其进行了超越式的发展。
①三民主义革命主要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的革命运动,包括两个时期:旧三民主义革命时期与新三民主义革命时期,前者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后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1949年,就是以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这个革命,虽然客观上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但由于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它已经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在革命的
第一阶段,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它又是为社会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3)新民卞主义革命及其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于1956年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国际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继承新三民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取得了革命的
胜利和极大的实践效果,是对新三民主义的超越。
二、概念题
5. 世界多极化
【答案】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
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竟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有机整体,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民族感和时代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全体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思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