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NA 复性(DNA renaturation)

【答案】DNA 复性是指DNA 双螺旋变性后的两条互补单链重新恢复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2. 内含子(intron )与外显子(exon )

【答案】内含子(intron )是指真核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又称插入序列(IVS ),只转录,在前体mRNA 加工时被剪切掉;

外显子(exon )是指真核基因中的编码序列,是一个基因表达为多肤链的部分。

3. 密码子偏爱性(codon preference)

【答案】密码子偏爱性是指不同种属的生物对简并密码具有不同的使用频率的现象。

4.

【答案】泛素(遍在蛋白)。泛素是指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的小蛋白。

5.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答案】蛋白质印迹法是指将经过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膜(如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上,再对转移 膜上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的技术。转移可用电泳法等,检测常用与特定蛋ft 结合的标记抗体或配体,由此可判断特 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和分子质量大小等。

二、简答题

6. 假如某个基因突变长出两个尾巴的异常果蝇,但你不知道该表型涉及一个基因还是多个基因,你将如何 设计实验解决这一问题?请提出实验方案找到涉及这个性状的突变基因。

【答案】实验方案如下:

(1)选取尾巴发育正常的果蝇为对照组,选取尾巴发育异常的果蝇为实验组;

(2)分别提取两组果蝇的总RNA 构建cDNA 文库,然后进行序列比对,找出突变基因序列;

(3)根据获得的突变基因序列,借助基因敲除技术进行基因功能的研究,从而确定与表型变异相关的基因数目。

7. 简述新一代测序各平台的优点和缺点及适用领域。

【答案】见表。

表 新一代测序平台的优缺点及应用

8. 按照拷贝数(或重复频率)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1)按照拷贝数或重复频率,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三种:

①单拷贝序列(稀有基因)

②中度重复序列(中等丰度基因)

③高度重复序列(高丰度基因)

(2)按照结构和功能,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六种:

①编码RNA 的基因

②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③基因家族与基因簇

④异常结构基因

a. 重叠基因

b. 基因套基因

c. 反义基因

⑤假基因

⑥移动基因(转座子)

9. 假如你得到一个据说通过改造并适合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病毒,你将如何分析这种可行性?主要在哪些 方面做改造?你将如何测试改造后的病毒载体的效率和安全性?

【答案】(1)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病毒的基本要求:

①能够感染多种生物的多种类型不同的细胞;

②易于改造并易于插入外源基因,能装配成病毒颗粒;

③能使外源基因完全整合到宿主细胞中,并且外源基因要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④对人体安全。

(2)改造包括:

①改造病毒壳粒蛋白的抗原表位;

②减少病毒DNA 中非必需基因的表达;

③减少病毒载体的免疫反应及对细胞的毒性;

④改造所选择的目标基因的插入位点,便于目的基因的装载。

(3)测试病毒载体的效率与安全性:

①病毒载体的有效性表现在能够尽量多地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并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因此可通过检测目的基因的含量来衡量。

②病毒载体的安全性表现在载体对细胞正常代谢的影响。因为病毒载体中可能产生有传染性、野型或辅助型 病毒,随机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活化癌基因或抑制癌基因失活;也有可能病毒载体自身编码的基因产物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及机体不适的反应。

10.简述RNAi 原理以及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的前景。

【答案】(1)基本原理

是利用双链小RNA 高效、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 从而阻断靶基因表达,使细胞

出现靶基因缺失的表型。

(2)的应用前景

主要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抑制转基因表达和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核酸侵入。

①基因功能分析:

②信号传导通路研究;

③新的药物靶标的工具;

④基因治疗;

11.简述基因定点突变的原理与实验过程。

【答案】(1)基本原理: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等方法向目的DNA 片段(可以是基因组,也可以是质粒) 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是表征有利方向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点突变等。目前,主要采用两种PCR 方法,重叠延伸技术和大引物诱变法,在基因序列中进行定点突变。

(2)实验过程

由采用的两种不同方法得到不同的实验过程

①重叠延伸技术

首先将模板DNA 分别与引物对(正向诱变引物FM 和反向引物R2)和2 (正向引物F2和反向诱变引物RM )退火,通过和2反应扩增出两种靶基因片段;FMR2和RMF2片段在重叠区发生退火,用DNA 聚合酶补平缺口,形成全长双链DNA , 进行PCR3扩增;最后,用引物F2和R2扩增出带有突变位点的全长DNA 片段(PCR4)。

②大引物诱变法

首先用正向突变引物(M )和反向引物,扩増模板DNA 产生双链大引物(PCR1), 与野生型DNA 分子混合后退火并使之复性,第二轮PCR 中加入正向引物(F2), 与PCR1中产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