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大连医科大学神经病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酶活性的可逆磷酸化调节。

【答案】酶活性的可逆磷酸化调节是指通过蛋白激酶催化的将ATP 或CTP 的位磷酸基转移到

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以及在蛋白磷酸化酶催化下的逆过程,从而使酶蛋白在活性状态与非活性状态之间互变,来调节酶的活性

2.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答案】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双向电泳)是指唯一能同时分辨上千个蛋白质点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 蛋白质的两个一级属性,即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异性,将蛋白质混合物在电荷(等电聚焦,IEF )和相对分子质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两个水平上进行分离。

3. 金属激活酶。

【答案】金属激活酶是指有些金属离子虽为酶的活性所必须,但不与酶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底物相连接的一类酶。

4. 溶原性细菌

菌。

5. 底物。

【答案】某一酶的底物是指被该酶作用的物质。

6. 氨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HRNAsynthetase )。

【答案】氨酰合成酶是指能高度特异地识别氨基酸和tRNA 两种底物的酶,反应消耗ATP 。催化氨基酸与tRNA 的酶。

7. RNA interference (RNA 干扰)。

【答案】RNAinterferenceCRNA 干扰)即RNAi ,是指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 诱导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 沉默的现象,其作用机制是双链RNA 降解产生的小干扰RNA (siRNA )与同源的靶mRNA 互补结合,导致mRNA 降解而抑制基因表达。RNAi 技术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宄和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答案】溶原性细菌是指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

8. 可逆抑制剂。

【答案】可逆性抑制是指对主反应的抑制是可逆的,以酶促反应为例,可逆性抑制剂和酶形成复合物,抑制酶与底物的作用,从而抑制反应。但这种复合物在相同条件下又可以分解为酶和抑制剂,分解后的酶仍然可以催化反应,也就是说,可逆抑制剂只降低反应的速度,并不影响反应的发生。

二、问答题

9. 生物体内重要的一碳基团有哪些?哪些氨基酸可提供一碳基团?

【答案】在代谢过程中,某些化合物可以分解产生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基团”或“一碳单位”。常见的一碳基团有:

亚氨甲基亚甲基次甲基甲酰基甲基

羟甲基许多氨基酸都和一碳基团有关,如甘氨酸、丝氨

酸、苏氨酸、组氨酸等,都可作为一碳基团的供体。

10.马拉松运动员在赛跑之前需要最大限度地进行碳水化合物的储存,以维持在长时间比赛中对能量的需求。教练通常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之前摄入大量的糖。为什么摄入淀粉比直接摄人简单的糖更合理?

【答案】直接摄入单糖和其他简单的糖类会在短时间内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素的分泌。由于胰岛素促进合成代谢,因而它倾向于阻滞能量的动员,不利于运动员在长时间的比赛中利用能量。

11.试描述DNA 克隆。

【答案】外源DNA 的一部分导入合适的载体,通常使用的是细菌的质粒,当细菌生长时产生很多DNA 拷贝,病毒也经常用作载体。

12.简要叙述蛋白质形成寡聚体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1)四级结构的形成能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亚基结合的一个普遍性好处是有利于减少蛋白质表面积与体积比。减少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将会使蛋白质变得更加稳定。

(2)遗传上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蛋白质单体的寡聚结合对一种生物来说,在遗传上是经济的。编码一个能装配成同聚多肽的单体所需要的DNA 片段比编码一条与该同聚多肽具有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多肽所需的DNA 片段小很多。

(3)协同性。这是寡聚体蛋白(包括寡聚体酶)的一个重要性质。

(4)汇聚酶的活性部位。许多酶的催化效力来自单个亚基的寡聚结合。单个亚基也许不能构成完整的活性部位,寡聚体的形成可能使所有必需的催化基团汇聚形成酶的活性部位。

(5)寡聚体酶的不同亚基也许执行不同但相关联的反应。

13.分子丙氨酸如何脱氨? 脱下的氨要如何进入鸟氨酸循环才能出现在同一尿素分子中? 请写出其反应式与催化的酶。

【答案】主要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把氨基转移给旷酮戊二酸,后者转化为谷氨酸,丙氨酸脱氨后转化为丙酮酸。形成的两分子谷氨酸,其中之一进入肝脏细胞线粒体,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氨甲酰磷酸的一部分进入鸟氨酸循环;另一分子谷氨酸通过联合脱氨基作用,把氨基转移给草酰乙酸,使后者转化为天冬氨酸,天冬氨酸与瓜氨酸在精氨琥珀酸合成酶作用下形成精氨琥珀酸,进入鸟氨酸循环,并为尿素合成提供另一个氨。

总反应方程式:

14.有两种乳糖操纵子Z 基因的突变株:一种突变株(Z1)不能产生正常的β-半乳糖苷酶,但是透性酶和 转乙酰酶的合成并不受影响(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另一种突变株(Z2)也丧失了合成正常的β-半乳糖 苷酶的能力,同时其他两种酶的合成减少了 30% (在有乳糖无葡萄糖的情况下)。试提出上述现象的分子机制。

【答案】在乳糖操纵子之中,Z 基因(β-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位于y 基因和A 基因(分别编码透性酶和转乙酰酶) 的上游,通常上游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这就是所谓的极性突变(polar mutation)。然而并不是 所有形式的上游基因的突变都会影响到下游基因的表达。如果突变的形式是错义突变(missememutation )而不是无义突变(nonseme muta-tion )。根据上述原理可以判定:突变株是一种移框而产生的错义突变,而突变株是因为提前产生了终止密码子可产生的无义突变。

15.计算时,

【答案】羧基的

氨基呈大约为2〜3, 而氨基的的羧基。在 氨基,Glu 的羧基和十肽所带的净电荷。 大约为9〜10。该肽只有三个可解离的基团,Ala 时,两个羧基将以形式存在,

而这时因此该十肽的净电荷为

16.简述核酸分离纯化的原则和大致步骤。

【答案】(1)核酸分离纯化最重要的原则有两个:①保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②防止核酸分子的生物降解。

(2)核酸分离的大致步骤是:①破碎细胞;②有机溶剂(如苯酚、酚氯仿、异戊醇以及SDS )变性蛋白,反复抽提,获得核酸制品;③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分离不同构象的核酸;④柱层析分离变性核酸与天然核酸。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方法用于提纯特定的核酸。例如,

纯化,用纯的RNase 处理除去DNA 中混杂的少量RNA 。

可以用亲和层析和免疫法分离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