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对中古阳声韵到今部分方言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范围是全国四十二处方言点和北京音,所用的资料是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别以摄为单位排列,按照韵尾的不同归类。顺序是:通摄、江摄、宕摄、梗摄、曾摄、臻摄、山摄、深摄、咸摄。对韵母进行调查,分别调查出在四十三处方言中出现的韵母音值,列作表格,并举例论述。
通过比较,发现了一些阳声韵在今方言中的变化情况。主要有三点:一是韵尾未变的;二是韵尾的转变——前、后鼻音韵尾的互转和双唇鼻音韵尾的转变;三是阳声韵尾的失落情况。在第一和第二个问题的论述中,文章不仅对韵母的变化种类进行了比较,而且对韵母种类的变化在方言中存在的方言数量进行了比较。本文的结论主要有:
中古后鼻音韵在今方言中仍为后鼻音韵的比例最高,中古为前鼻音韵的次之,中古为双唇鼻音韵的在今方言中仍然保留的最少。
韵尾的发展方向:后鼻音韵尾可以向前鼻音韵发展,前鼻音韵也有较多的向后鼻音韵发展,但它们几乎不会向双唇鼻音韵尾发展,双唇鼻音韵则同时向前鼻音韵和后鼻音韵发展。在前、后鼻音韵尾的互转中,韵腹为前元音或央元音的后鼻韵尾容易变为前鼻韵尾,韵腹为后元音或低元音的后鼻韵尾往往保持不变。韵腹为舌位靠后或较低元音的前鼻音韵容易变为后鼻音韵。
后鼻韵尾比较稳定,不容易鼻化或失掉,而前鼻韵尾和双唇鼻韵尾的稳定性较弱。在韵尾失落的过程中,元音舌位越低韵尾越容易失落,舌位越高韵尾越容易保持。
几乎所有类型的阳声韵在今方言中均会向阴声韵和鼻化韵转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