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局部,作细致描绘和再现的报道形式。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它的形象化表现,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又有诱发联想的力量。特写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局部,要求选材高度集中,富于特点,切忌贪大求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作动态描写和立体再现,力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2. 网络虚拟社区

【答案】网络虚拟社区是指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做出,他指出,网络虚拟社区之间的个体存在着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点。

3. 《向导》周报

【答案】((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遴志、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周报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4. 网络舆论

【答案】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意见讨论,大致上会分为信息型的舆论和意见型的舆论,两者有时会交织在一起。它是随着网民数量和质量的不断上升,各种互联网的新型使用形式的传播而出现的。它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死角状况,易导致群体意见的极化。

5. 客观主义理论

【答案】客观主义理论(Objectivism )脱胎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或者说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应有的题中之议。其内涵为: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新闻报道将客观世界如实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其作用在于将个人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有助于个人形成对外部世界的独立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将事实和意见分离。新闻报道只提供事实,评论才提供意见,尽量避免报道中的个人偏见; 客观地反映现实之所以可能做到,是因为事实和意见是应该而且可以完全分离开的。

6. 电视

【答案】电视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和图像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媒体。1936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电视台,同年11月2日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开端。电视片由画面(图像)和声音两部分构成。画面包括现场景物、活动图像以及照片、图片、文字等,声音包括有声语言、音乐、音响等。电视节目通过演播室、控制室、中央机房和发射机房播出,播出方式分为演播室直播、录像播放、现场直播等几种。

7. 《常识》

【答案】《常识》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负有盛名的宣传鼓动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小册子,推动了北美独立的革命风暴。《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他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济、宗教、政治甚至地理—“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他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那些向英国妥协的言论。

8. 总编辑负责制

【答案】总编辑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总编辑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并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集体决定报社内一些重大事务。在总编辑下面,设若干副总编辑,分管各个部门。这一模式自建国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目前中国大多数报社还采用此种模式。

9. 新闻体制

【答案】新闻体制即新闻传播体制,又称媒介制度,是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新闻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新闻体制的实质就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10.广播

【答案】广播是以无线电波(或导线)所传送的声音为媒介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电台最早是娱乐工具。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 实验电台广播了一条关于密执安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的KDKA 电台颁发营业执照,根据美国商务部记载,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11月2日晚上8点,KDKA 电台开始播音,KDKA 电台的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掀开了世界新闻事业新的一页。1940年12月30日,延安的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 发射功率约300瓦,这是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

二、论述题

11.当前,随着社会与传媒的发展,你觉得传统的新闻价值要素哪些仍需保留? 同时,你认为还有哪些可成为新闻价值要素? 可结合实际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案】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新闻传播者发现,受传者主要的需求是求新、求知、求近,于是新闻价值要素也就被集中概括为以下五种要素:

(1)时新性。新闻事实越新,越能满足受传者的需求,越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时新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发生的时刻与新闻见报(广播)的时刻之间的差距称作时距,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 ②新闻事实是人们求知的。单位受众中事先对新闻事实无感知人数同总人数之比为求知度,求知度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

(2)重要性。新闻事实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也即新闻事实同新闻受传者的利害关系称为重要性。凡同多数人利害相关,为多数人所关注的事实,被认为有社会意义,也就有重要性。事实越重要,越有社会意义,报道该事实的新闻也就越有价值。这种重要性要素,是由受传者的求近(利益接近)需求心理决定的。

(3)显著性。新闻事实的知名度,或新闻事实的显要度,称为显著性。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如节日)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这类新闻的价值也较大。或者新闻事实显要、突出,因而这些事实的发生、进展、结局、后果等都引人注目,于是报道该事实的新闻,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显示出一定的价值。

(4)接近性。新闻事实同接收该事实信息的受传者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程度为接近性。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事件与受众生活的利害关系决定的,接近性越大(即地理距离小),新闻价值越大,即地距同新闻价值两者成反比。心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由新闻受传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所致,接近性越大(即心理距离小),新闻价值也越大,即心理距离同新闻价值两者也成反比。

(5)趣味性。新闻事实所具有的调动新闻受传者共同兴趣从而引起注意的有趣程度称为趣味性。趣味性越大,新闻价值也越大。新闻事实的趣味性表现为二个方面:①新闻事实新鲜奇特,不可多见,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新闻欲; ②新闻事实充满情趣,令人激动、感奋、伤感、可笑; 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