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811经济学基本理论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
【答案】基础货币又称为货币基础、货币基数,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各商业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表项目,相应地增加或减少其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各金,这会使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按照乘数理论,就会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发放贷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产生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 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使银行体系内不断进行的派生存款过程部分中止。但一般来说,除季节性变动外,公众持有的现金额度比较稳定。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①可控性,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 ②负债性,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③扩张性,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 ④初始来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来源于中央银行,不能来源于商业银行,也不能来源于公众。
2. 自然率假说
【答案】自然率假说是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以及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 但是就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假说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义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其实际的意义是:一个经济社会在长期中小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3. 实际汇率
【答案】汇率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分。名义汇率是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它是指1单位外币
能够交换的本币数量,或1单位本币能够交换的外币数量。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外国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果持有外币只是为了购买外国产品,本币与外币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各自的购买力,即取决于物价水平的倒数,由此可得实际汇率的表达式为:
e 表示实际汇率; P 和P t 分别为国内与国外的价格水平; E 为名义汇率其中,(采用的是直接标
价法)。
可见,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应等于1。根据这一定义式,实际汇率低,本国产品就相对便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有利于增加本国净出口;反之,本国产品就相对昂贵。
4. 非自愿失业
,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但仍得不到工【答案】非自愿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
作。
非自愿失业是凯恩斯对传统失业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直接研究的对象。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新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出现的背景及其政策建议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于过去的增长理论尤其是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的。过去的增长理论往往假定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认为技术和人口等的变动都是外生的,并以此来说明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和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这种理论最重要的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即认为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生决定的,因此,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
(2)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无法说明各国经济增长的现实的背景下出现的。例如,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当资本存量增长时,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经济增长速度会放慢,最终增长将停止。但过去100多年间,许多国家人均产出保持了正的增长率,增长没有长期下降的趋势。又如,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穷国人均资本存量较低,每单位新增投资能得到较高报酬率,因而穷国应比富国增长更快,但事实却相反,穷国增长往往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新古典模型的反思,认为新古典模型所以说明不了现实,关键在于把模型中的储蓄率、人口增长率、折旧率和技术进步都当作外生变量,实际上除折旧率外,其余一些变量都是内生的,是由人们行为决定的,并可以通过政策加以影响。这样,一种以内生经济增长为主要
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就诞生了。
(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增长是内生的,尤其是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对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减免税收,对科研活动提供补贴,鼓励技术引进等,实行大力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等。他们认为,政府的政策重心不应当放在对付经济周期上,而应该放在如何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上。
6.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给出模型稳定状态的条件,并画图说明外生的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有何影响?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状态条件的推导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 是外生的储蓄率; 劳动力以一个不变
,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的比率n 增长;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故人均生产函数可表达为Y=f(k )
为资本一劳动比率。
如果用N 表示劳动力,Y 表示产出,则有y=Y/N,n=△N/N。保持给定的人均资本水平k 所必需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折旧率,考虑到人口增长率恒定,因此经济需要投资nk 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再假定资本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不变的比率δ,因此保持人均资本水平所需的投资是(n+δ)k 。
,模型基本方程为根据人均生产函数,y=f(k )
因此,在稳态时的y*和k*
满足
(2)现在如果提高储蓄率s ,变为s' ,则仍然有
储蓄率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
如图所示,C 和C' 分别是:和s' 下的稳态,可以发现当s 提高时,y 也随之提高。在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条件是
态时的k*提高,从而使得稳态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因此,s 的提高使得达到稳。 ,也就是说较高的。经济均衡条件为。
图 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7. 简要说明简单的凯恩斯支出模型(收入-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
【答案】(1)收入一支出模型、IS-LM 模型和AD-AS 模型各自的基本特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