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812公共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动理论

【答案】行动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其本身来说,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因此,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要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具体来看,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了下列六类行动:①权威性行动; ②目的性行动; ③组织性行动; ④公益性行动; ⑤持续性行动; ⑥创造性行动。

2. 执行评价

【答案】执行评价是指对执行过程中的公共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价。由于公共政策的复杂性,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公共政策主体在制定政策时难于预料的,只有通过执行才能暴露出来。执行评价就是具体分析公共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公共政策是否得到严格贯彻执行,是否作用于特定的对象,是否按原定政策方案执行,人、财、物等政策资源是否充足、到位,公共政策环境是否发生了重要变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效率、主动性、原则性和灵活性如何。

3. 决策方法

【答案】决策方法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的方法。根据决策所面临问题的特点可以分为几种:①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②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③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④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⑤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4. 推断统计

【答案】推断统计是指通过对样本的统计,来推断或估计总体的分布特性。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统计对象往往相当复杂,数据量较大,因此一般是从总体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在推断统计的基础上,管理者做出解释、预测或估价。

5. 利益整合

【答案】利益整合是指在承认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相对独立和差异性

的前提下,强调个人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当它们之间发生冲突时,应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利益整合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1)纵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利益整合。实现纵向利益整合的关键是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部门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行为。

(2)横向的利益整合。主要是各地方政治体系之间、各政策执行机关之间、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利益整合。通过这种整合,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国家利益三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避免因利益冲突而导致的公共政策规避。

6. 系统议程

【答案】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关注,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诀的这样一种政策议程。从本质上讲,公众议程是一个众人参与的讨论过程,是一个问题从与其具有特殊联系的群体逐渐扩展到社会普通公众的变化过程,即一个问题引起相关群体的注意,进而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最后受到普通公众的关注。

7.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政策实施中己经投入且无法挽回的成本。面对高昂的沉淀成本,决策者往往进退两难。一方面,政策己经被证明为无效的或失败的,继续投入资金只会扩大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那么己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将因政策的终止而付之东流。对决策者来说,不计较政策目前的效果,让其再持续一段时间以观后效,似乎是明智而保险的做法。

8. 公共政策评价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是指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

二、简答题

9. 渐进模型有何特点?

【答案】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的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代表,在研究公共政策时我们通

常会建立一些抽象的模型,这些模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公共政策。

渐进模型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分析问题、明确目标、提出方

,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案、优化选择等)

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

的政策,也就是“积小变为大变”的过程。

渐进模型的特点主要包括:

(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日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不是金口玉言,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像蚂蚁向其巢穴的爬行,一边探索一边前进。渐进模型的这一特性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覆水难收,越是严重的错误越难以完全纠正。如果把步了迈得小一些,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

然而,渐进模型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特别是在人口剧增、资源匾乏、环境污染、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乱、战争爆发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10.何谓公共部门,你是如何认识公共部门存在的正当性的?

【答案】(1)公共部门的含义

公共部门是指一种与私营部门相对的重要组织形态,其是公共、政治决策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运作的结果; 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公共部门是建立在权威关系之上的。公共部门的显著特征在于其拥有对一切人或权利要求的权威,这种权威具有普遍性和惟一性。公共部门是公共经济活动的重要经济主体,包括政府、公共企业、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例如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等。其中,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2)公共部门存在的正当性

①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这意味着自由地进入市场而小存在障碍,要获取这此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或其他措施。

②在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竞争变得无效的地方,也需要政府调节。

③没有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结构的保护与执行,则市场活动所需要的契约安排和交易就会无法存在。

④某些具有生产特点或消费特色的货物,即使排除了竞争上的障碍,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供应,发生的外在性问题需要公共部门解决。

⑤因市场体制与通过财产继承权转移而导致的收人和财富分配,须进行社会价值的调节。 ⑥市场机制,尤其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中,未必带来高就业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期望的经济增长率,要达到这些目标,则需要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