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721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721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721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8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721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5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721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23 2017年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721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30
一、名词解释
1. 《哥德堡变奏曲》
【答案】巴赫1742年出版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应学生和钢琴家哥德堡之请,为患失眠症的俄国驻萨克森大使凯泽林伯爵而写。包括主题与30个变奏,标志着巴洛克变奏曲难以逾越的高峰,30个变奏分为10组,每组都由2个技术性变奏和1个卡农变奏构成,各首卡农依次采用从同度到九度的音程写作,最后一个变奏是一首集腋曲,把两个流行歌曲“我离开你已很长
,以对位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久”和“青菜萝卜”
2. D. 斯卡拉第
【答案】古典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和古钢琴家,A. 斯卡拉第之子。当时最重要的羽管键琴作曲家,作有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近600首,大多用二段式结构,主题风格多样,织体处理灵活。独创炫技性演奏手法如大幅度跳跃、双手交叉、快速平行三六度、刮奏、长颤音等。他的创作直接影响了维也纳古典奏鸣曲。
3. 《我的祖国》
【答案】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诗套曲,通过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对美好山河的赞美、对英雄人物的讴歌,表达了作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六个乐章分别为:(1)维谢赫拉德,(2)沃尔塔瓦,(3)莎尔卡,(4)捷克的田野与森林,(5)塔波尔城,(6)勃兰尼山。
4. 科雷利
【答案】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学于博洛尼亚,后半生服务于罗马的红衣主教。他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创始人和近代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奠基人,创作虽不多,共72部作品,但他的三重奏鸣曲和大协奏曲,为巴赫和亨德尔等人的奏鸣曲和协奏曲创作打下重要基础。
5. 《叶甫根尼•奥涅金》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三幕歌剧,根据普希金的同名长诗撰脚本,剧情大意为:贵族青年奥涅金拒绝了钟情于他的塔姬雅娜的求爱,而向塔姬雅娜的妹妹奥尔加献殷勤,在
与奥尔加的爱人连斯基的决斗中,击毙了连斯基。奥涅金远走他乡若干年后返回,在舞会上重逢塔姬雅娜,求爱不成悻悻离去。歌剧以抒情的笔调,对人物进行了细腻透彻的心理性格描绘,是作曲家富于特色的心理歌剧。
6. 尚松
【答案】16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法国尚松(chanson )与意大利牧歌一样,是备受作曲家关注的世俗歌曲体裁,它改变了以往巧世纪时沿着佛兰德斯风格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在词曲上具有典型法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代表人物:雅内坎(C.Janequin )、贡贝尔(N.Glemens )、克莱门斯(J.Clemens )等。它在音乐上,旋律轻快优美,节奏强烈,音符常常反复,具有朗诵性; 在内容上,多表现生活中爱情的一面,法语生动的模仿和对情景的描绘,使其描摹的对象显得惟妙惟肖; 在形式上,一种模仿对位的歌谣曲形式。16世纪后,法国尚松发展成一种被称为“格律音乐”的五声部复调歌曲形式。
7. 《被出卖的新嫁娘》
【答案】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三幕歌剧。剧情叙述青年叶尼克与玛申卡相爱,但媒人用三百金元诱惑叶尼克出卖自己的新娘,欲使玛申卡嫁给财主的痴呆儿子,叶尼克将计就计,与玛申卡终成眷属。这是斯美塔那民族歌剧的杰作,以捷克语撰台本,用宣叙调演唱,有浓郁的波希米亚风格。
8. 圣桑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曾任19世纪法国“民族音乐协会”主席。音乐风格精致典雅、工于技巧,代表作有歌剧《参孙与达丽拉》、双钢琴与乐队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骼骸之舞》、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9. 管风琴
【答案】由音管发音的古老键盘乐器。形制较大,以音管、音拴、键盘、风箱等部件构成。创制于古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晚期开始用于教堂,既有大型固定的管风琴,也有小型便携式的管风琴,文艺复兴晚期管风琴的制造业达到顶峰,推动管风琴音乐的发展,17~18世纪德国的管风琴音乐标志着巴洛克宗教器乐音乐的高峰时代到来。
10.宣叙调
,【答案】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
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弓玄乐队伴奏。
11.雷电一暴风雨;
【答案】
12.斯克里亚宾
【答案】浪漫主义晚期俄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创作有《“神圣之诗”交响曲》《“狂喜之诗”交响曲》、10部钢琴奏鸣曲、大量其他钢琴作品。他的风格独树一帜,创用以不同四度音程叠加而成的新型和弦形式,被称为“神秘主义者”。
二、简答题
13.简述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
【答案】(1)含义与来由:
奏鸣曲(sonata )源于意大利文“sonare" ,有鸣响之意。16世纪的奏鸣曲泛指一切乐曲,巴罗克时期的奏鸣曲通常由几件乐器演奏,属于室内乐,音乐家们喜好创作二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一般是两个小提琴分别演奏两行谱和两个通奏低音乐器演奏一行谱,共三行谱的合奏)。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一般以键盘乐器为主,也有以小提琴为主,加上通奏低音乐器)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
(2)17世纪以后奏鸣曲的分类:
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呜曲(Sonata da camera)两种。前者比较严肃,由“慢一快—慢—快”四乐章组成,多用于宗教仪式,是占典奏鸣曲的前身; 后者具世俗性,带有舞曲风格,常常在宫廷和私人客厅中演奏,为古典组曲的前身。
(3)特征:
一般为四至六个乐章,每个乐章的速度和内容都具有对比性,通常由“慢一快—慢—快”结构组成。
14.简述贝尔格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贝尔格(A.Berg , 1885~1935,奥地利作曲家、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一战时从军,战后创作了著名歌剧《沃采克》;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他的作品遭到禁演,从而失去了经济来源。他的一生作品不多,但成就突出,和老师勋伯格一样,其创作经历了由晚期浪漫主义向无调性音乐,继而向十二音音乐风格的转变。
(2)代表作品:
歌剧:《沃采克》《露露》(未完成)。
管弦乐:《抒情组曲》《小提琴协奏曲》。
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
(3)艺术成就:
①对十二音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勋伯格、韦伯恩同为十二音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