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作为二战后美国最为杰出的戏剧家之一,田纳西•威廉姆斯从1944年开始创作直至1983年辞世,为世界戏剧舞台和文学宝库贡献了二十五部多幕剧、众多独幕剧、两卷诗集、五卷随笔和诸多短篇小说。领军美国戏剧舞台20余载,威廉姆斯共获得两次普利策戏剧奖和四次纽约戏剧评论家协会奖。在最辉煌的1948年,他包揽了普利策戏剧奖、纽约戏剧评论家协会奖和唐纳森奖。田纳西•威廉姆斯走过了从前期繁荣到后期衰落的创作历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抛弃了曾为他屡创辉煌的前期创作风格,即以现实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描述南方题材,转而以荒诞和黑色戏剧的写法尝试禁忌性的题材,描述和深刻挖掘处于生存困境的边缘群体。这使他的剧作更加惊世骇俗,在伦理和道德上频繁引起争议,也直接导致了他后期戏剧在百老汇的屡屡惨败,并使他饱受评论界的攻击。但是他依然锲而不舍坚持自己新的创作风格,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20世纪见证了威廉姆斯戏剧的复兴,其作品在戏剧舞台上掀起了新一轮的巡演,使他重新成为评论的热点。然而,纵观国内学术界,对于威廉姆斯的研究都集中在前期剧作,除了李英博士在其博士论文《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中欲望的心理透视》的一个章节中以欲望为切入点讨论了威廉姆斯的后期剧作,其他关于其后期剧作的研究还是空白。这也是本文的第一个创新点,对这一未开拓的领域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索。田纳西•威廉姆斯一直关注饱受痛苦煎熬的人类心灵,这在他的后期剧作中表现更为充分。他刻画和探索了信仰缺失的主体在一个残缺的天地中苦苦挣扎,寻求救赎的生存和心理历程。这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主体的缺失有着绝妙的契合点。笔者以缺失为结合点,运用拉康的主体缺失理论对威廉姆斯后期主人公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创新点。威廉姆斯在后期创作中对于人类困境的探索不仅限于描述,还试图为陷入困境的主人公找寻救赎之路,例如塑造上帝般的人物解救限于囹圄的人类。但是威廉姆斯提供的解决方法都有局限性,缺乏逻辑和信服力。在对剧本分析和文化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这也是本文的第三个创新点。文章的主体部分依次讨论了缺失主体中三个主要概念:缺失,隔离和死亡。在第四章中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即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体并进行充分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田纳西•威廉姆斯后期戏剧中缺失主题的心理学解读》将威廉姆斯罕为人知的后期剧作纳入批评视野,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剧中缺失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文本阐释。鉴于威廉姆斯后期剧作数目浩瀚和存在诸多未发掘的宝贵主题,笔者真诚的希望本文能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迪。关键词:田纳西•威廉姆斯; 后期戏剧; 缺失; 心理解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