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青年小芬原在一家外企当行政秘书,因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办事干练,深得总经理的赏识。小芬结婚生子后,丈夫心疼她,觉得忙里忙外太辛苦,决定自己再兼份工作,劝她辞掉工作,在家带孩子。小芬考虑再三,同意了丈夫的建议。一转眼这种相夫教子的日子过了好几年,丈夫的事业越来越兴旺,可是与小芬在一起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小芬无意中在丈夫的手机上看到了她最不愿看到的东西,一切都明白了。小芬在朋友的劝说下,来到社工站,她对妇女社会工作员朱小姐说:"我真后悔当初牺牲自己,成全丈夫,我真恨自己轻信这个没良心的东西……" 问题:1.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主要有哪些?2.请运用妇女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帮助小芬解决婚姻危机。
张先生,45岁,两年前因意外事故致使右腿残疾,只能依靠拐杖行走。张先生失去了工作能力,全家仅依靠他的妻子养家。近一年,妻子常常埋怨张先生无能,而她又不得不每天辛苦工作赚钱。他最关心的儿子小张,现就读高中二年级,成绩一般,个性好强,总是对爸爸的过分关心感到很不耐烦,觉得许多事情他问了也是白问,根本帮不上忙。张先生越来越觉得难以和儿子沟通,而夫妻、父子之间的争吵也让他对妻子和儿子充满了愧疚感。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先生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先生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A市某街道下的宏发商业大厦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楼内主要有200多家公司、机构和个体商户,多为员工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的小微企业或个体商户,从业人员人数近2500人,以从事服务业和办公室白领为主,年龄范围在20岁到35岁,工作繁忙且压力大,外地来城市务工的人数比例较高,在附近租房居住,居住环境较差且生活成本高;企业员工普遍缺乏组织联结,相互间交往互动很少,人际关系疏离冷漠,导致人员的流动性很高。2014年8月,正式成立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现有3名工作人员。 问题:请你结合本案例,以建立和促进该商业大厦内企业员工的社会支持网络为目的,设计一份小组工作计划书。
某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采取了技术改革,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职工岗位调动,甚至导致部分职工下岗。由于这次变动涉及了多方的利益,特别是部分下岗职工,该企业和部分职工多次就岗位调动和下岗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该企业的综合部负责整个企业的劳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工作以及老干部管理,在这次改革中,负责下岗职工的工龄买断金发放、养老保障手续的办理等工作,他们每天要直接面对大量情绪激动的下岗职工。这段时间里,综合部的员工有很大的压力,既要完成企业领导交代的任务,又要安抚下岗职工的情绪,他们夹在中间很不好受,有苦说不出,与下岗职工的沟通出现了障碍。有时候,遇到一些顽固的下岗职工也避免不了一顿争吵,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中工作,他们已出现消极怠工、烦躁等情绪。 问题:1.这个案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需要?2.假如你是一名企业社会工作者,你认为介入的目标有哪些?3.针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小章因为发生车祸而住进医院,由于小章伤势严重,情况紧急,医生为了保住小章性命对小章进行了截肢。小章在苏醒之后发现自己被截肢痛苦不已,几次想要轻生,都被家人和医生及时发现。时间慢慢过去,小章的身体也逐渐恢复,只是小章对自己已是残疾人的现实还有些不能接受。医生对小章进行了康复评估,认为小章已经能够出院了。 【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医务社会工作者,请给小章制订一份出院方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珠三角地区外向型工业高速发展,这一地区聚集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女工,她们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被当地人称作"外来打工妹",这一群体为经济发展默默的贡献着,同时也默默承受着一些不合理的待遇。据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九成的外来打工妹都得不到任何的社会保障、医疗津贴、病假、产假,且每月平均加班时长达到150小时,远远高于法定工作时间。由于广东的工厂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工伤事故发生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这些外来打工妹对于工伤事故后申请赔偿的程序和要求赔偿的途径都很陌生,她们不懂该如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因担心失去工作而选择忍气吞声。外来女工群体除了要面对低工资、高劳动强度外,她们的身体健康也饱受摧残,这些女工多分布在鞋厂、玩具厂、皮具厂、电子厂和电池厂等,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的物质,加之其生理特点,女性得职业病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这些女工还面临着在融入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受到排斥等困难。问题:1.上述案例中,外来女工群体面临哪些问题?2.针对上述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企业社会工作者应如何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