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新扩散

【答案】“创新扩散”假说是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M. 罗杰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社会变革是指社会体系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从传播的角度看,社会变革包括这样三个阶段:①新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②新观念得以向社会体系成员进行传播; ③新观念被采纳或拒绝所造成的变化。

2. 政务微博

【答案】政务微博是指中国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力行“织博为民”。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政务微博关注的对象分为二类:一是关注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同部门的微博,及时获取同行的信息,充分借鉴经验、做法为自己所用,来改进本部门的工作; 二是关注与自己所分管业务和行业相关领域的意见领袖的微博。

3. 传播效果

【答案】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4. 总编辑负责制

【答案】总编辑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总编辑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并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集体决定报社内一些重大事务。在总编辑下面,设若干副总编辑,分管各个部门。这一模式自建国以后,一直沿用下来。目前中国大多数报社还采用此种模式。

5. 论坛

【答案】论坛是指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并发布信息、进行讨论和聊天等。世界上第一个论坛

TheWell 诞生于1984年,由Brand 和Brillant 创建,用户通过拨号登录,它首次实现了“虚拟邻里关系”的交互讨论和协商。我国论坛的最早建设者,是网易、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

6. 手抄新闻

【答案】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是古代社会书信新闻的继续。14-15世纪,威尼斯几乎垄断了和近东的贸易,成为各国注目的中心,促使威尼斯逐步产生出一批以专门代客打听、供应新闻来谋生的人。这批人自己去收集新闻,自己抄写,自己发行。这些新闻大多是手抄的,俗称手抄新闻。它是公开发行的,集编、写、发行于一人。

7. 模式示范论

【答案】模式示范理论认为,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与媒介内容的接触,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之一部分。也就是说,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8. 新闻生产

【答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9. 法制现代化

【答案】法制现代化意味着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从传统法制到现代法制的过渡。其内涵为:以非人格化的权威否定人格化的权威,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连续性和法律体系的完备相统一,讲求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有机平衡。

10.每周评论

【答案】《每周评论》是指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创办的小型4开政治报纸,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次年8月被北洋政府查禁。《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机关报。它与《新青年》相互配合补充,“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团结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色彩,而且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但后因陈独秀被捕和李大钊出走,在胡适主持下,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转而大肆宣扬实用主义。

二、简答题

11.简述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答案】(1)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作为反映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同时作为经济实体又属于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形成了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意识形态特殊性和一般行业属性,简言之,就是政治属性和商品属性。

①新闻媒介的政治属性。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于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新闻媒介的政治属性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媒介坚持党性原则。政治家办报是党对所有的新闻媒介提出的政治要求,要求新闻媒介生产的精神产品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②新闻媒介的商品属性。新闻作品在流通过程中,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商品属性,新闻媒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企业化管理形式,所以新闻媒介又具有一般行业的属性,需要加强新闻事业的经营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是上述双重属性在当前我国新闻事业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意味着,新闻媒体的性质决定它不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以自由出入市场,可以作为“无主管企业”,可以自定方针,而是必须服从党和政府领导。但可以在管理上采取企业方法。新闻媒介是独立法人,在经济上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或者说,新闻媒介在政治上必须烙守党性原则,经济上则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

(2)确立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来许多积极的变化。

①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竞争的直接目标是争取更多的受众—步民纸要扩大发行量,电台要提高收听率,电视台要提高收视率。为了吸引受众,就要不断下工夫改进版面、改进节目,使宣传、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活泼,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新闻媒介更加注意塑造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②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更新。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也是设备的竞争。为了更真实、更迅速、更深刻、更生动地反映现实,制作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新闻单位就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需要不断更新设备。自1993年以来,中国各大报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电台、电视台的设备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③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媒介竞争态势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新闻媒介从过去的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过渡,新闻媒介比以前更加重视受众的需要,媒介内容向贴近生活、贴近受众倾斜。重视媒介的受众定位,不断进行受众调查。新闻媒介栏目不断变化,热点追踪不断转移,其中心轴就是受众需要。

④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新闻媒介在做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放开手脚搞活经营。

总之,对新闻媒介双重属性的认识给中国新闻媒体带来重大转机、重大变化。

当然,新的转变也带来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闻媒介为争取受众,不惜降低报格、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