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硕]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特点?

【答案】(1)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

卡特尔是美国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心理测验”这个术语。卡特尔认为,心理学只有立足于实验与测量,才能达到如同自然科学的准确性;心理测验只有建立普遍的统一标准,并要与常模相比较,才能充分地实现其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观点都已成为测量学上的重要观念。

比内认为,测量比较复杂的心理功能,不必苛求精确度,因为这些功能的个别差异较大。他认为智力是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推理、判断以及动用已知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比内与其助手西蒙合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一一比内一西蒙量表,史称1905年量表,可用来测量各种能力,特别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

(2)特点

心理与教育测量从卡特尔到比内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①测量对象逐渐扩大和复杂化。卡特尔的测量对象主要是肌肉力量等一些低级的机能,而比内开始开始涉足高级的心理机能比如人的智力等。

②测验法开始系统化。卡特尔最早提出“心理测验”这一概念,但是比内给测验法以有系统的、精密的设计。比内的智力测验出现了以后,测验法才真正完善起来。

2. 请简述效度的种类。

【答案】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测出其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

(1)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题项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主要应用于对学绩测验的评估。一个测验要有内容效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要有定义得完好的内容范围;测验题目应是所界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取样。确定内容效度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判断、统计分析、经验法等。

(2)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也称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说明心理学上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是用心理学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来解释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结构效度的特点包括:其大小首先取决于抽象的心理理论;当观察分数无法证实理论假设时,不一定说明该测验的结构效度不高;结构效度不是靠单一数量指标描述的,而是通过对测量内容选择的证据累计起来确定的。

(3)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又称准则效度、实证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即对于研宄者所感兴趣的行为能够预测得怎么样。根据效标资料搜集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两种。效标是衡量测验是否有效且独立于测验的外在指标。效标效度一般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一个数量指标,因而又可以称为统计效度。

3. 确定常模团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组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确定和选择常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群体必须明确

一个测验可能有许多常模团体,而确定多少常模团体,依赖于对测验将要施测的群体的认识。在告诉测验使用者时,也同样必须有对每个常模团体的性质与特征的简短而明确的叙述。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常模团体缺乏代表性,会使常模资料产生偏差而影响对测验分数的解释。为了克服取样偏差,在搜集常模资料时,一般采用随机取样或分层取样的方法,有时也可把两种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3)样本大小要适当

“大小适当”并没有明确的指标。一般是从经济的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样本大小的。常模大小取决于总体的数目、研究需要和群体性质,以及试测的结果。

(5)注意常模的时间性

在考虑常模的合适性时,不能忽略对常模时间性的要求。由于几年前所编制的常模往往不适于现在的要求,因此常模必须定期修订。在选择合适常模时,注意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

(5)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

测验手册上所列的常模通常是为典型团体建立的,比较一般化,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对此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是为每一个特定目的的测验建立特殊常模。特殊常模是为典型团体建立的,一般比为子团体建立的常模范围更窄。测验使用者可将特殊常模与一般常模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最大量的信息。

4. 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概化理论的测验情境关系说的基本含义是:

(1)概化理论提出了测验情境关系说,认为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误差的结构不同,误差量也不同。概化理论认为,研宄测量必须先研宄测验情境关系,并且测验情境关系是由一个测量目标和若干个测量侧面构成的。

(2)概化理论指出,一个测量侧面可以有不同的水平。测量侧面还有随机侧面与固定侧面之分。

(3)每固定一个测量侧面,测量的误差就会减小一些,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就会提高一些。但是这种信度、效度的提高是有代价的,其代价是对于测量结果分数可解释的范围将变小。在测量中测量侧面被固定得越多,测量的信度、效度也就越高,但测量目标所受的限制也就越来越大。

(4)一旦所有侧面均被固定,测量误差没有了,测量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测验情境关系中至少有一个测量侧面应该是随机的。

(5)由测验情境关系分析而得出的概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测验的真分数不止一个。

(6)在不同的测验情境关系下,测量的信度也不相同。

总之,概化理论提出的测验情境关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任何测量都是依赖于特定的测验情境关系的,测验情境关系中的测量目标、测量侧面、测量侧面的水平都是会变化的,它们的变化会引起测验误差的来源、测验误差的大小、真分数的种类以及测验信度的变化,同时测验分数的解释范围也发生变化。

5. 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特质尚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倘若使用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而是我们对某人真实分数的大体估计。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6. 甲被试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验中言语智商为102, 操作智商为110。已知两个分测验都是以100为平均数,15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假设言语测验和操作测验的信度为0.93和0.94,问: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是否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答案】根据题意可知,应使用两平均数之差的显著性检验,并且假设两总体正态。

(1)提出假设:

HQ :甲被试的操作智商不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H1:甲被试的操作智商显著高于言语智商。

(2)计算相关统计量:

先求出差异标准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