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南大学商学院823管理学原理之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论述题

1. 如何对当代动机理论进行整合以解释员工的动机?

【答案】(1)当代动机理论

动机是指个体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条件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当代动机理论包括:①三种需要理论; ②目标设置理论; ③强化理论; ④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 ⑤公平理论; ⑥期望理论。

(2)激励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应设计形式新颖的激励计划,来改善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这此激励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绩效工资。根据激励的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的逻辑,企业突出绩效工资是指员工是根据他的绩效贡献而得到奖励的。

(2)分红。这是员工和管理人员在特定的单位中,当单位绩效打破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时接受奖金的一项激励计划。和绩效工资不同的是,分红鼓励协调和团队工作,因为全体员工都对经营单位的利益在做贡献。

(3)总奖金。是以绩效为基础的一次性现金支付计划。单独的现金支付旨在提高激励的效价。

(4)知识工资。是指一个员工的工资随着他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增加而增加。知识工资增加了公司的灵活性和效率。

(5)员工持股计划。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给予员工部分企业的股权,允许他们分享改进的利润绩散。员工持股计划实际上是公司以放弃股权的代价来提高生产率水平,但能大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6)灵活的工作日程。主要指取消对员工固定的五日上班8小时工作制的限制修改的内容包括四日工作制、灵活的时间以及轮流工作。这一激励计划意味着公司同意使用兼职员工,也消除了员工因长期从事某种工作而导致的枯燥和单调。

2. 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分为一种层次体系: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和预算,如图所示。

图 计划的层次体系

(1)目的或使命

它指明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它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各种有组织的活动,至少应该有自己的目的或使命。

(2)目标

组织的目的或使命往往太抽象,太原则化,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为组织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组织的使命支配着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并且组织各个时期的目标和各部门的目标是围绕组织存在的使命所制定的,并为完成组织使命而努力。

(3)战略

战略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来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的组织。

(4)政策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但不是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常常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政策用来帮助事先决定问题的处理方法,这一方面减少对某些例行事件处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把其他计划统一起来了。政策支持分权,同时也支持上级主管对该项分权的控制。政策允许对某些事情有酌情处理的自由,一方面不可把政策当作规则,另一方面又必须把这种自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处理的权限的大小方面取决于政策自身,另一方面取决于主管人员的管理艺术。

(5)程序

程序是制定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程序是行动的指南,在实践工作中,程序往往表现为组织的规章制度。

(6)规则

规则详细地阐明了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

决策。规则通常是最简单形式的计划。

规则与程序、政策是不同的。就性质而言,规则和程序均旨在约束行为,但只有在不要求组织成员行使他们的自主权时,才应该使用规则和程序。

(7)方案(或规划)

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采取的步骤、要使用的资源,以及为完成既定行动方针所需的其他因素。一项方案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一个主要方案(规划)可能需要很多支持计划,所有这些计划都必须加以协调和安排时间。

(8)预算预算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预算通常是为规划服务的,但其本身可能就是一项规划。

3. 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包括哪些环节? 每个环节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答案】组织中的信息管理工作通常包括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反馈等六个环节。

(1)信息的采集

信息采集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惟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判断信息是否有用则要看信息是否具有有用信息的各种特征即高质量、及时和完全。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工作:①明确采集的目的; ②界定采集的范围; ③选择信息源。

(2)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是指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加工过的信息便于存储、传播和利用。只有经过加工,信息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以下步骤组成:①鉴别。指确认信息可靠性的活动; ②筛选。指在鉴别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取舍的活动; ③排序。指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按照管理者所偏好的某一特征对信息进行等级、层次的划分的活动; ④初步激活。指对排序后的信息进行开发、分析和转换,实现信息的活化以便使用的活动; ⑤编写。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编写,便于人们认识的活动。通常,一条信息应该只有一个主题,结构要简洁、清晰、严谨,标题要突出、鲜明,文字表述要精炼准确、深入浅出。

(3)信息的存储

信息存储是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入、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信息存储具有三层含义:①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将加工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载体上; ②对这些载体进行归类,形成方便人们检索的数据库; ③对数据库进行日常维护,使信息及时得到更新。信息的存储工作由归档、登录、编目、编码、排架等环节构成。

(4)信息的传播

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递。它具有与大众传播不同的特点:①目的更加具体; ②控制更加严密; ③时效更加显著。

(5)信息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