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25 2018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47 2018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72 2018年延安大学体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92
一、单选题
1. 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 )
A. 国民教育第一
B. 群众教育第一
C. 干部教育第一
D. 儿童教育第一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教育政策的考查。处于早日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政治目标,考虑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根据地有限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有所侧重的教育政策,即将干部教育放在第一位,以培养大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去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骨干。也就是说,干部教育是苏区教育最突出的地方,根据“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方针,干部教育业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重心。
2.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
A. 重视学习通用语言
B. 重视学习本地方言
C. 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
D. 尽可能掌握不同阶段的语言
【答案】A
3. 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 )
A. 陈鹤琴
B. 梁漱溟
C. 晏阳初
D. 黄炎培
【答案】B
4. 有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大多数教师出身于中产阶级,习惯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作为奖惩的标准,即合乎他们要求的就受到奖励,否则就受到处罚。这实质上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 )。
A. 传递
B. 选择
C. 创造
D. 传播
【答案】B
【解析】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5. 某学生将自己某学科的嘘声失败归结为 “自己不是学这科的料”。他的这种归因属于( )。
A. 内部、稳定性的归因
B. 外部、稳定的归因
C. 内部、不稳定的归因
D. 外部、不稳定的归因
【答案】A
【解析】人们在寻找自己成败的原因时,人们通常将导致自己成败的因素分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说明这属于内部归因,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学这们课程的料,意味着这是一种稳定的归因。因此,此题选择A 。
6. 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
A. 实验法
B. 访谈法
C. 观察法
D. 问卷法
【答案】C
【解析】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不具有阅读能力,所以不能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另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也不宜采用实验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观察法。
7. 学生在了解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及面积的可加性原则后,生成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按照加涅的学习分类标准,这种学习属于( )。
A. 辨别学习
B. 概念学习
C. 规则学习
D. 高级规则学习
【答案】D
【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将学习分成了八类。辨别学习,是指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做出相应的不同的反应; 概念学习是能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规则学习也称为原理学习,主要是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高级规则学习也称为解决问题学习,是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加涅认为,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先决条件,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概念学习以辨别学习为先决条件,从而构成了一个累积的学习层次。高级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是指人把若干以前学到的法则(规则)组合成为若干原理(新规则或高级规则)去解决以前自己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8. 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 )
A. 现象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科学研究
B. 事实归纳法,理论研究和实质研究
C. 完全归纳法,简单研究和科学研究
D. 完全归纳法,实质研究和简单研究
【答案】B
9.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C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十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