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337设计史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康德
B. 黑格尔
C. 马克思
D. 宗白华
【答案】C
【解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一著名论断,阐明了美的规律是人类劳动实践的规律之一。美的规律是指“内在的尺度”,即人的目的和愿望以及人类美化规律的统一。
2.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 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的作者是( ):
A. 笪重光
B. 郑板桥
C. 齐白石
D. 顾恺之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这段话出自笪重光的著作《画荃》,它是笪重光画论思想的精髓。这段话的大意是:空境很难得之,只有实在的景物去除了,空灵的景致才能浮现于画面; 神妙也不是靠画得来,只有真境隐去,神妙之境才能被感觉的到。当位置安排不和谐时,有画的地方反而是处处皆病; 只有当虚实相互生发时,虚处无画之地才是通篇之灵境妙地所在。人只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
二、简答题
3. 在美术中,绘画与雕塑除了在存在方式方面有二维空间(平面)与三维空间(立体)的区别之外,还有哪些重要区别?
【答案】(1)题材上的区别
绘画题材极为广阔,从宏观到微观,从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到日常生活琐事,从千山万水到一花一草,都能够加以表现; 雕塑的题材只适合于可以通过静态形体来表现的内容,雕塑主要是表现人,特别是人体; 有时也以动物为题材。
(2)表现内容上的区别
绘画可以表现各种动作和表情以及具体细致的心理活动; 雕塑中塑造人物,宜于表现人物的形体与心灵最为本质的东西。这种单纯性要求雕塑艺术达到高度凝练,以少胜多,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
4.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作为学科的艺术理论或作为课程的《艺术概论》的特定研究对象是:
(1)概括的说
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具体的说
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提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
5. 请结合诗歌的基本特征,简述其情感表达的艺术特长。
【答案】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在诗歌中,后者明显地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
诗歌情感表达的艺术特长主要表现为:
(1)诗歌的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练、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
诗人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通过最精粹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中国古典诗歌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例如,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以及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漫成一首》)等。
(2)诗歌运用美的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美的意境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以精粹的笔墨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有机地组织起来,在层林尽染的枫林秋色中寄寓了一种对于大自然的无限深情,使全诗具有含蓄深远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由情景交融而构成,但相对说来,情处于主导地位,情往往由景触发而起,同时又使诗中的景色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诗歌的这种语言美和意境美,令人咀嚼不尽,滋味无穷,给欣赏者带来蕴藉隽永、无限丰富的美感。
6. 慢镜头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慢镜头的概念
慢镜头是用高速摄影而成的,1秒钟能达到48或96格,而放映的时候仍然是每秒钟24格,于是就产生了慢动作。慢运动,摄影上又叫升格。
(2)慢镜头的作用
①慢镜头能够将快速运动捕捉下来,分解后的动作有益于人们对其进行观察。
②慢镜头可以创造意境,表达诗意或哲理。
③慢镜头可以将人物头脑中印象最深的东西表现出来,加强镜头的视觉冲击力。
7. 比较艺术作品中“典型”与“意境”的异同。
【答案】“典型”和“意境”都是艺术创作中的高层次形象,是艺术家的最高追求,也是最富于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1)“典型”与“意境”的相同点
二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二者同属于美学范畴。
②二者均具有丰富而深邃的内在意蕴。
③在被欣赏接受时,典型与意境都能够产生较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充分地调动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起欣赏者投入再创造的状态之中。
(2)“典型”与“意境”的区别
“典型”与“意境”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①二者含义不同
a. “典型”的含义
“典型”是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与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个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是高度完满的统一。
b. “意境”的含义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并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 “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②二者在艺术作品中的侧重点不同
典型以再现为主,注重写实,以人物塑造见长,比较直接地反映生活; 意境则以表现为主,注重抒情,以情景交融的画面见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比较间接。
③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典型的特征主要体现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而意境的特征主要表现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更能激发起人的美好联想。可以说典型的意义更多诉诸人的理性思考,而意境的价值更多引发人的情感联想,二者在审美效应不有一定的差别。
8. 简述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答案】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表现为: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吸纳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论,如逻辑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等,多角度地研究艺术活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