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题库>消化内科学综合复习题题库

问题:

[多选,案例分析题] 男性患者,36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126g/L;ESR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排便、排气停止。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的诱因是()。

A . A.钡剂灌肠
B . 低钾血症
C . 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
D . 全腹CT检查
E . 肠镜检查
F . 阿片类制剂的应用

肝功能不全时,选下列含何种物质的营养液为宜()。 精氨酸。 芳香族氨基酸。 谷氨酸。 支链氨基酸。 双肽。 患者男性,28岁,因车祸急诊入院。查体,呼吸36次/分,血压75/60mmHg,神志淡漠,呼吸困难,左肺呼吸音低,左下胸部骨摩擦感,胸壁见一伤口有血液及气泡冒出,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右下腹部穿刺抽出2ml不凝固血液。首要处理为()。 给氧。 输血及止血药。 剖胸探查。 封闭胸部伤口。 输血。 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蓄积量()。 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降低。 在经历六个生物半减期后,趋于稳定。 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益的水平。 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只要暴露频度低,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按照发病机理,贫血可分为() 红细胞破坏增多即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即造血不良性贫血。 先天性肌强直的诊断包括以下几项() A.症状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开始,逐渐加重,在成人期趋于稳定。 B.表现全身骨骼肌强直和肥大,表现为握手后不能立即放松,久坐后不能立即起立,症状在寒冷环境中加重。 C.体检可见到全身肌肉肥大。 D.叩击肌肉可出现肌球。 E.多伴有秃发、白内障、心律失常、睾丸萎缩等。 男性患者,36岁。间断黏液血便8年,加重2个月。每天大便次数为5~6次,为明显血便,粪质少。辅助检查:Hb126g/L;ESR20mm/h;肠镜示直肠至肝曲黏膜明显充血、水肿,散在针尖样溃疡,黏膜质脆,触之易出血。大便潜血(++)。该患者突然出现发热、腹痛,排便、排气停止。查体:腹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患者出现该并发症的诱因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