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1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负强化

【答案】强化理论包括下强化和负强化。负强化是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此行为削弱甚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日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实施负强化的方式与正强化有所差异,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即对每一次不符合组织的行为都应及时予以负强化,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减少直至消除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2. 企业使命

【答案】企业使命是指企业存在于社会的基本职能或根本任务。它是关于企业的基本目标、特征和宗旨的描述,它反映企业的价值观,体现了企业的宗旨和刻意追求的形象。确立企业使命是战略计划管理过程的第一步。

3. 行业内战略群

【答案】行业内战略群,又称战略集团,属于次行业(sub-industry )范畴。行业内战略群是依据战略特征来划分的,一个战略群是指某一行业内在某些战略特征方面相同或相似公司的集合。

一个行业中战略群体为数不多,它们采取本质上有所不同的战略。一个行业中战略群的形成与变化有各种原因,比如,企业成立时所依赖的技术或资源条件不同,企业的目标或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等等。行业内战略群间在竞争、利润率等方面的差异是由于移动壁垒的存在。与进入壁垒抵抗产业外的企业入侵的作用相似,移动壁垒阻止了产业内企业从一种战略群向另一战略群移动。

二、判断题

4. 效率与组织资源的利用有关,而效果则与日标达成度有关。( )

【答案】正确

【解析】“效果”是指做一件事的结果(通常指好的一面),与目标达成度有关; 而“效率”则通常是代表从事一项工作的状态或进度,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与组织资源的利用有关。

三、简答题

5. 解释期望理论及其应用意义。

【答案】(1)期望理论的主要概念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并形成。此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根据这一理论的研究,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依赖于对下列三种联系的判断:①努力一绩效的联系; ②绩效一奖赏的联系; ③奖赏一个人目标的联系。

在这三种关系的基础卜,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励力)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即:M=VE。式中,M 表示激励力,V 表示效价,E 表示期望值。

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某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 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这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效价和期望值的不同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激发力量。

(2)期望理论的应用价值

①管理者应该同时注意提高期望概率和效价。仅仅重视激励是片面的,应该注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提高他们对自身的期望概率去提高激励水平,创造较高的绩效目标。

②管理者应该提高对绩效与报酬关联性的认识,将绩效与报酬紧密结合起来。绩效与报酬的联系越紧密,拟实现的目标能够满足受激励者需要的程度相对提高,日标对受激励者的吸引力也就相对加大,激励的水平也就相对提高。

③管理者应该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期望理论表明,目标的吸引力与个人的需要有关。价值观的差异会产生需要的差异。因此,管理者应该了解自己的管理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元化的奖励形式,使组织的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人员的愿望相吻合。

(3)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期望理论主要应用体现在激励方面,这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在激励过程中,还要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加强期望心理的疏导。期望概率过大容易产生挫折,期望概率过小又会减少激励力量; 而实际概率应使大多数人受益,最好实际概率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并与效价相适应。

此外在管理实践中运用期望理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设置日标应符合下列各点:

a. 必须将组织日标纳入其中或将组织上所希望出现的行为列为目标导向行动,使成员只能在完成组织目标后才能达到个人的目标;

b. 目标的设置必须是受激励者所迫切需要的;

c. 目标的设置要适当,目标太大望洋兴叹,目标大小激励不够;

d. 设置目标最好让大家参与讨论。

②管理者在设置目标的同时,还应提供一定的保证条件,也就是说要提高日标实现的可能性。 ③管理者在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时,既要采取相应的能增强员工信心的措施,又要考虑到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

6. 指出目标管理具有哪些优点。

【答案】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54年提出的,是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优点主要包括:

(1)目标管理对组织内易于序量和分解的目标会带来良好的绩效;

(2)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图划分到每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

(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十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将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因而提高了士气,营造了更好的氛围。

(4)目标管理促进了意见交流和相互了解,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7.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整合、调控及开发,并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的活动。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进程上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传统人事管理的高级阶段。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包括: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护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部门逐渐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源部门在决策中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现代的管理人员既是部门的业务经理,也是这个部门的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政策,侧重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职能经理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不单完成企业的生产、销售目标,还要培养一支为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能够打硬仗的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