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医学院637药学综合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氨酰-tRNA 合成酶(aminoacyHRNAsynthetase )。
【答案】氨酰合成酶是指能高度特异地识别氨基酸和tRNA 两种底物的酶,反应消耗
的酶。 ATP 。催化氨基酸与tRNA
2. 维生素缺乏症
【答案】维生素缺乏症是指因缺乏某种维生素而引起机体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引起的疾病。维生素缺乏常见的原因是摄入量不足或缺乏、吸收障碍、需要量増加等。
3. 流体镶嵌模型。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是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侧向扩散。
4. 协同运输。
【答案】协同运输是一类靠间接提供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离子浓度梯度。
5. Tollen 试验
质的一种鉴定戊糖的方法。
6. 苯丙酮尿症。
【答案】苯丙酮尿症又称症,是一种氨基酸代谢缺陷症。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导
酮戊二酸转氨形成苯丙酮酸,聚集在血液中,最致苯丙氨酸不能正常地转变为酪氨酸,而是与 【答案】Tollen 试验是指戊糖经浓盐酸脱水生成糠醛,后者与间苯三酚作用生成樱桃红色物
后由尿排出体外。该症属于代谢遗传病,患者应限制摄入苯丙氨酸。
7. 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 )。
【答案】杂交分子是指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 (或RNA )链或DNA 链与RNA 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的双螺旋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8. 盐溶。
【答案】盐溶是指加入少量中性盐而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在盐浓度较低时,由于静电作用,使蛋白质分子外围聚集了一些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从而加强了蛋白质和水的作用,减弱了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故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二、填空题
9. 肿瘤
【答案】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时,中间体通常是_____分子。
10.DNA 双螺旋沿轴向每_____nm旋转一整圈,每圈螺旋共有_____对碱基对。
【答案】3.4; 10
11.呼吸链中可游动的电子载体为_____、_____。 【答案】
12.mRNA 中的4种碱基共组成_____种三联体密码子,其中为氨基酸编码的有_____种; 起始密码是_____; 终止密码是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64; 61; AUG; UAA; UAG; UGA
13.大多数真核表达载体都是_____载体,有两套_____与_____,一套在大肠杆菌中作用,另一套在真核宿主中作用。
【答案】穿梭;复制起始位点;选择标记
14.大肠杆菌的
负责修复。 【答案】
聚合酶
聚合酶聚合酶
15.mRNA 在细胞内的种类_____, 但只占RNA 总量的_____,它是以_____为模板合成的,又是合成的模板。
【答案】多;5%; DNA , 蛋白质
16.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决定蛋白质的_____和_____。
【答案】性质;功能
17.嘧啶环上的第_____位氮原子与戊糖的第_____位碳原子相连形成_____,通过这种_____相连而成的化合物叫_____。
【答案】1; 1; 假糖苷键;
聚合酶有三种,其中_____是最先被发现的,_____主要负责复制,_____主要嘧啶核苷
18.用碱水解核酸,产物主要是_____、_____的混合物。
【答案】2-核苷酸;3-核苷酸
三、单选题
19.以下哪种蛋白质是纤维状蛋白质( )。
A. 大多酶蛋白
B. 大多激素蛋白
C. 血红蛋白
D. 胶原蛋白
【答案】D
20.线粒体外A.0
B.1
C.2
D.3
【答案】D 经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后氧化磷酸化能得的值约为( )。
【解析】线粒体外转运到线粒体内的方式有两种:①是通过-磷酸甘油穿梭系统将2H
②是经苹果酸_天冬氨酸穿梭系统将2H 带入线粒体,氧化带入线粒体,氧化时能生成2分子
时可生成3分子
21.寡霉素通过什么方式干扰了高能化合物ATP 的合成?( )
A. 使细胞色素c 与线粒体内膜分离
B. 使电子在NADH 与黄素酶之间的传递被阻断
C. 阻碍线粒体膜上的肉毒碱穿梭
D. 抑制线粒体内的ATP 酶
E. 使线粒体内膜不能生成有效的氢离子梯度
【答案】D
【解析】寡霉素妨碍氧化磷酸化作用,抑制线粒体的A TP 酶,使ADP 不能磷酸化生成ATP 。它还抑制从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ATP 的合成,但寡霉素不影响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而只是使氧化和磷酸化两个过程脱偶联。
22.缺乏吡哆醛激酶的情况下,下列哪一个代谢过程将不会受影响?( )
A. 由脂肪酸氧化产生能量
B. 合成或降解所有氨基酸的过程
C. 排泄氨基酸氮的能力
D. 蛋白质分解产生能量
【答案】A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