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食用菌多糖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热点,研究表明多糖是食用菌中的最有价值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和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 。 杏 鲍 菇 ( Pleurotus eryngii ) , 学 名 刺 芹 侧 耳 , 为 担 子 菌 类 侧 耳 科
(Pleurotaceae)侧耳属,属于食用菇菌类。
本文着重考察了杏鲍菇多糖纯化后的体外抗氧化、抗肿瘤活性,阐明了杏鲍菇多糖清除自由基以及抗肿瘤细胞的机制,为杏鲍菇多糖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
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来提取杏鲍菇中的粗多糖,提取率为 5.4%,多糖总糖含量为 61.3%。再经过对杏鲍菇粗多糖进行 Sevag 除蛋白、活性炭吸附脱色处理,最终得到无色脱蛋白杏鲍菇粗多糖。通过 HPLC-UV 检测技术来分析杏鲍菇粗多糖(PEP)的单糖组成,结果显示,PEP 由 8 种单糖组成:甘露糖(9.8%)、核糖(1.6%)、鼠李糖(0.15%)、葡萄糖醛酸(0.8%)、葡萄糖(62.8%)、木糖
(0.05%)、半乳糖(24.4%)、海藻糖(0.4%),其中葡萄糖、半乳糖以及甘露糖含量较多。由此说明,PEP 是由 8 个单糖组分组成的杂多糖。通过一系列自由基的抗氧化实验,系统评价了的杏鲍菇多糖 PEP 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表明 PEP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呈现出较好的剂量依赖效应。
对杏鲍菇粗多糖进行 DEAE-52 纤维素柱层析,并采用 G-100 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对得到的多糖组分进行进一步的纯化,DEAE-52 纤维素柱层析洗脱后得到 2种多糖组分且均为均一的组分,分别命名为 PEP-1、PEP-2。紫外扫描结果显示,260-280 nm 之间并没有吸收峰,表明 PEP-1、PEP-2 中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 PEP-1、PEP-2 的结构中均存在吡喃糖环结构。通过 HPLC-UV对 PEP-1、PEP-2 的单糖组成进行进一步的检测,结果显示,组成 PEP-1 的单糖有甘露糖(mannose)、葡萄糖(glucose)以及半乳糖(galactose),组成 PEP-2的单糖同样为甘露糖(mannose)、葡萄糖(glucose)以及半乳糖(galactose)。经过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得到 PEP-1、PEP-2 的分子量分别为 25362Da,463396 Da。
通过 MTT、LDH 实验可以得知,与 PEP-1 相比,PEP-2 对人肝癌细胞HepG2 有明显的抑制增长作用,且与浓度呈量效关系。DAPI 染色发现,这些凋亡使细胞出现了染色质凝集,核碎裂和调亡小体出现等特征。Annexin V-FITC/PI检测 PEP-2 引起的凋亡结果显示,经 PEP-2 处理的细胞在 6 h 之后,就出现了20.49% 的早期凋亡,晚期凋亡占到 4.27% ;而在 24 h 后,早期凋亡达到35.71%,晚期凋亡也增加到了 20.63%,由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PEP-2 将人肝癌
细胞 HepG2 的生长阻滞在了 S 期。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PEP-2 诱导的 HepG2 细胞的活性氧水平,结果显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增长,细胞内 H2O2 水平即得到了明显的升高,因此初步推断,在 PEP-2 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时候,ROS 起到了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本实验从杏鲍菇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 2 种多糖组分,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检测与观察,并筛选得到一种组分 PEP-2(分子量为 46 WDa)具有显著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其中 ROS 在过程中起到了介导凋亡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对研究多糖的抗肿瘤的机制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并为功能性食品因子或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