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二).. 15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三).. 26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四).. 37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6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五).. 50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也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①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必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反映事物的实质内容。
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从认识到实践
①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②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①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 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
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特点。
【答案】(1)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国家政权后的首要任务。由于各国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条件的差异,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
②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不同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③各国人民各具特色的实践活动,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领导各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本国实际出发,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①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③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总之,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发展,都不能闭关自守,让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各国要想探索一条保证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推进发展之路,必须合理学习和借鉴别国发展模式的优长。
3. 简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
【答案】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其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1)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马克思在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过程,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不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如果撇开制度因素,则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4.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马克思主
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2)要真正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以下一些条件:
①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分工是人类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提高熟练程度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分工同时也是对人的活动范围的限制,使人只能在某种职业中下作,只能孤立而片面地发挥某种方面的才能。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使这种旧式分工发展到极致,同时创造着消除这种分工的条件。到共产主义社会,这种自然形成的、僵化的、不自觉的旧式分工得以消除,人们摆脱了“奴隶般地服从于二分工”的情形。虽然共产主义社会里仍然会有分工,但这是自觉的新式的分工,它不再是生产者全面发展的限制。
②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方面是在多样化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的,另一方面又是在生产劳动之外的大量自由时间中实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维持社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不断缩短。到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劳动时间将会大大缩短。人们只需要从事较少时间的劳动,就能为社会创造出足够的物质财富了。这样,他们就会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可以用来从事科学、艺术等活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从而极大地促进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而这种自由时间里的活动反过来又成为提高劳动者能力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5. 阐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答案】(1)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①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
(2)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