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辨析题
1. 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
【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其理由如下:
(1)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教育目的带有主观性,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
(2)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按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通过促进人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现代社会中,促进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的派生功能、工具功能。前者是教育功能的直接结果,后者是教育功能结果的衍生和转化,属于教育功能结果的释放。
教育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既表现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表现在与教育相连的社会方面:它们既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形成,也影响着教育功能的释放。因此,要努力创设条件,提高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效益,减少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中可能遇到的阻力。
(3)教育目的是人们主观上对教育的期望,而教育功能是教育在实际中产生的客观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因此,认为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2.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
(1)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
(2)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3.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理由如下: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根据表述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二者的差异如下:
(1)陈述性知识关心“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例如:李老师今天生病了;
,例如:电磁炉的使用说明书。 程序性知识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只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 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3)陈述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也很容易遗忘; 程序性知识比较复杂,获得的过程比较难,但是一旦获得,巩圆性比较好,不容易遗忘。
由此可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知识的两种不同类型,存在差异,并不仅仅是名称的小同。
4. 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答案】错误。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5.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
【答案】此观点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培养目标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但制定培养目标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特定的社会领域对教育的要求。
6.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无积极的一面? 应当限制它?
【答案】此观点错误。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其类型多种多样。
(1)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它有活力,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集体活动之不足; ②每个学生在班级的集体活动之余,都需要过一些非正式的小群体生活。这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而且使班集体生活充满友谊与欢乐。
(2)对待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公正、热情地对待各种学生群体,不可偏爱正式群体,非难、歧视和打击非正式群体,而要关怀它和尊重它,看到它的积极一面才是主要的。
②要善于引导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使它与正式群体的奋斗目标一致起来,把那些在非正式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担任正式群体的适当工作。使正式群体与非正
式群体之间关系融洽、目标一致,为了集体的共同目标和利益,积极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③非正式群体也有盲目消极的一面,例如有的具有排他险,在班上闹不团结,但只要班主任真诚地对待和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就可能缩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二、简答题
7. 试述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迅速异常,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并朝着以下趋势继续向前发展: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扩大。到了20世纪末,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已经从微观的教育教学过程扩展到宏观的教育规划,从教育的内部关系扩展到教育的外部关系,从基础教育扩展到高等教育,从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的教育扩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教育,从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扩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等。
(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在赫尔巴特时代,教育学的基础主要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教育学基础包括了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如生理学、脑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人类学、文化学、科学哲学、技术学、管理学等等。
(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就教育学研究角度而言,有的从科学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人文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而言,也出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咨询研究、开发研究等多种层次类型,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推动,构成教育学研究的完整体系。
(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教育问题领域的扩展以及研究基础和模式的多样化,教育学也发生了快速的学科分化,教育学一个个组成部分纷纷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与此同时,这些相对独立的学科又与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叉,出现了许多子学科、边缘学科。子学科、边缘学科与其他非教育学科之间,出现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综合,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知识的增长点。例如,教学论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分化出来的教学论与哲学和教育哲学综合产生教育哲学。由于这种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学科综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扩展了研究视野,深化了问题研究,使得当代教育学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
(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当代教育学研究者们所关心的是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等。与此同时,当代教育学实践的发展也日益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当今的世界是个不断走向开放的世界,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求发展,教育学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开展、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成教育学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