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喻主义

【答案】隐喻主义,又称象征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流派之一。隐喻主义主张通过运用建筑语言,或通过象征性地暗示历史和其他文化内容的建筑形象,将建筑拟人化、拟物化,使之产生特有的组合气氛,唤起人们对不同建筑及其片断的种种观感, 产生浮想联翩、诗情画意、景象环生的比喻效果。因而,其外部形式或细节处,有着极具象征或隐喻性质的形象,建筑本身的形态更具艺术性。

2. 勒•柯布西耶

【答案】勒•柯布西耶是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青年时代自学建筑,也开始接触到现代主义建筑思想。1922年,柯布西耶开设自己的建筑事务所;1928年,参加并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非常复杂,他崇尚机械美学,主张“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因此主张建筑工作也要向工业化方面发展。他还从人体比例中研究出建筑比例模数系统,以满足“大规模生产房屋”的需要。他设计的建筑有着自由活泼的平面和外形,并以现代技术创造出了新的现代建筑形式。柯布西耶不同时期设计的建筑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在现代主义建筑师当中,他一直是新建筑理论的倡导和实践者。除了建筑设计以外,他还热衷于城市布局与规划工作,但只完成印度昌迪加尔城的规划设计。

3. 萨特拉斯车站

【答案】萨特拉斯车站是西班牙建筑与结构设计师卡拉塔瓦1992年的设计作品。该建筑于1995年建成的,位于法国里昂。萨特拉斯车站如同展开的鸟翼形式的建筑,建筑主体以一种富于节奏感的复杂钢架结构组成,显得轻盈而透彻。其外形非常具有很强的流动态势,更体现了建筑师本人“建筑是运动的物体”的观点。卡拉塔瓦在他的设计中特别重视建筑所表现的动态效果,他所设计和建造的一些作品还以复杂的钢架结构表现出很强的动态感,而且这些建筑大都是模仿大自然中的生物。

4. 萨伏伊别墅

【答案】萨伏伊别墅是由现代建筑设计大师柯布西耶于1928年设计的作品,位于巴黎附近的普伊西地区。该别墅建成于1930年,是一座22.5米×20米的大规模建筑,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建筑采用统一的白色墙面与玻璃窗组成。建筑底层三面由细柱支撑,中心设置门厅、

车库及各种服务用房,并在中心设置了一个通向上层的斜坡式通道。建筑二层在客厅、餐厅及卧室之间设置了露天的庭院,三层是采光充足的主人卧室和晒台。内部墙面由于不承重,因此空间分隔极其灵活。这座乡村别墅向人们展示了柯布西耶此时期“建筑五特点”的建筑思想。同时,简洁的建筑形态也表现出柯布西耶独特的机器美学观点。

二、简答题

5. 结合建筑实例论述阿尔瓦•阿尔托的作品主要特征。

【答案】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派建筑师,是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阿尔瓦•阿尔托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其作品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材料

阿尔托有时用砖、木等传统材料,有时用新材料与新结构. 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与机械化施工时,阿尔托总是尽量把它们处理得柔和、多样。

(2)建筑造型

阿尔托不局限于直线与直角,也采用曲线和波浪形。

(3)空间布局

阿尔托主张不要一目了然,要有层次、有变化,要人在进入过程中,逐步发现。

(4)房屋体量

阿尔托强调人体尺度,反对不合人情的庞大体积,对于不得不造大的房屋,主张化整为零。

图 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平面图

6. 简述安藤忠雄设计风格的特点及重要作品。

【答案】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但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1)设计特点

①安藤强调材料的真实性,喜用混凝土,并执着于混凝土质朴与纯粹的表达。

②以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纯几何形来塑造建筑空间与形体的特征也是十分突显的。

③强调自然的作用,他指的自然并非原始的自然,而是人安排过的一种无序的自然或从自然

中概括而来的有序的自然。(材料几何与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

(2)重要作品

住吉的长屋,光的教堂,水的教堂。

三、绘图题

7.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外观图和鸟瞰图

【答案】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外观图

图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鸟瞰图

四、论述题

8. 比较后现代主义与新理性主义。

【答案】后现代主义与理性主义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形成背景

①在建筑界,西方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批判现代建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主要出现在美国,新理性主义主要出现在欧洲;新理性主义产生的又一背景是战后意大利在政治领域始终难以建立一种稳定性,围绕大城市发展的城郊社区呈现无序状态。

②60年代末,向正统和权威挑战的反叛文化浪潮遍及西方世界,它一方面拓展了迈向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信念破碎后的彷徨,甚至走向悲观主义。在这种危机中,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