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807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答案】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虽由出售产品的企业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虽然不购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产品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 和收入法计得的GDP 相一致,必须把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间接税(如营业税)也计入GDP 。
2.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 )而不是y=c+i+g+tr +(x-m )?
【答案】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如果把政府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造成总需求的重复计算。
3.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黄金分割律? 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的稳定增长吗?
【答案】(1)如果一个经济的目标是,使人均消费量达到最大,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固定不变时,应如何选择人均资本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问题,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做出了回答:如果对每个人的资本量选择能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则每个人的消费就会达到最大。这一结论被称为黄金分割律。用公式表示是:
在该式中,表示资本的边际产品。由于人均产量Y 是人均资本的函数,即y=f(k )。从
c c=C/L),)和广化部分(nk )即人均消费(得
,
则。从该式可见,
当。时,人均人均产量中减去资本深化部分(如果资本一劳动之比不变,
即
消费可达到最大化,黄金分割律可用图表示。
图 人均消费的增长
从图中可见,人均收入f (k )用于资本广化(nk )和消费(c=f(k )-nk )。为使c 最大,就
f 是要选择k ,在k=k*时,(k )的斜率等于n 。在图中即M' 点上的斜率等于n 。故c 即图中线段
长度达到最大。
(2)假定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高于黄金分割律水平,那么,政策制定者可以采取降低储蓄率,即降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存量的政策,以达到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但如果经济的初始状态是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分割律水平,制定政策的人就必须提高储蓄率以达到黄金分割律的要求。然而,提高储蓄率就要降低目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不愿这样做。政策制定者出于
,一般并不一定希望实现黄金分割律水平的稳定增长。 政治上的考虑(迁就选民意愿)
4. 简述投资乘数的形成原因及推导过程。
【答案】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问的比,也就是投资增加1个单位,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1)投资乘数形成的原因
投资乘数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都会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因此,产生如下的消费增量循环:
投资增加→群体1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1消费增加→群体2销量增加,故而收入增加→群体2消费增加→……如此循环,投资增加1单位后,整个社会的消费量会增加几倍,也就导致GDP 大量增加,其增加额超过初始投资的增加额。
(2)在不考虑税收的情况下,有:
则有:,
。 。 从而投资乘数为:
5.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案】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 的概念可以看出,GDP 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二、论述题
6. 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
(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
(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
【答案】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取决于它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有很大的变动,财政政策就会有很大的乘数效应; 如果消费只有很小的变动,财政政策就会只有很小的乘数效应。也就是说,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很高的话,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也会很大。借贷约束意味着借贷的限制使得现期消费小能大于现期收入,即:。
(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由于是暂时性的减税,因此它将会影响现期收入,对未来收入水平没有影响。因此,在没有借贷约束时一,暂时一的减税政策会使得收入的现值增加,在平稳化消费下,消费者将把增加的收入分摊到两个时期的消费上。但是,在存在借贷约束时,现期消费只取决于现期收入,也就是说暂时减税增加了现期收入,消费者将把这部分增加的收入全部用于现期的消费,而不是像没有借贷约束下那样将增加的收入在现期和未来的消费中分摊。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大。
(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这一财政政策将增加消费者预期的未来收入。当没有借贷约束时,消费者将把增加的这部分未来收入分摊到两个时期的消费上,因而引起现期消费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有借贷约束下,消费者增加消费的意愿将因为借贷约束而限制在现期收入水平,而现期收入没有变化,因此借贷约束下,这项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没有影响。因此,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相比,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在第一期所对应的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更小。
7. 解释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联系
两种理论的联系为:①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都考虑了货币及其他不同的生息资产,都涉及资产组合; ②这两种理论都运用了资产的流动性假设; ③这两种理论都形成了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补充,完善了货币需求理论。
(2)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间的区别
①两种理论所强调的货币的职能不同。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 货币需求的交易理论强调货币作为媒介的作用。
②两种理论认为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
资产组合理论关键的观点是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特别是货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名义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该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货币和家庭可以持有的各种非货币资产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此外,货币需求还应该取决于总财富,因为财富衡量了可以配置于货币和其他资产的资产组合的规模。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e ,其中r s 为预期的股票实际收益,r b 为预期的债券实际收益, π为预期的e 通货膨胀率,而W 为实际财富。r s 或r b 的提高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其他资产变得更有吸引力。π的上升也减少了货币需求,因为货币变得更为缺乏吸引力。W 的的增加提高了货币需求,因为更多的财富意味着更大数量的资产组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