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责任理论

【答案】社会责任理论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来源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但又超出、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故有人将其称为新自由主义理论。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于社会、公众的义务和责任。政府不仅要允许自由,而且还要促进自由。这一观点,实际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

2. 时务体

【答案】时务体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一种报章文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这种新文体的特点: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3. 二级电视

【答案】二级电视是指在中央、省市级(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立广电集团(或广电总台),除了经济发达的地市级保留适当的广播电视台外,其余的归集到省市级广电集团摩下,成为其子公司。二级电视的设计实施涉及到以下要求:①国家广电总局于1999年4月宣布县级台“不再完整自办电视频道”。0200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推进我国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地市以下实行由省垂直管理的方向发展”。③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明确“广播、电视、电影三位一体; 无线、有线、教育三台合并; 省级、地级、县级三级贯通”。

4. 媒介公信力

【答案】媒介公信力是指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它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体

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对于媒体而言,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5. 隐私权

【答案】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 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

6. 新闻的接近性

【答案】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7.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1937年出版的作品。记录了斯诺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在其陕北之行期间,斯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及领袖真实生活和精神状况的图片和报道。在已发表的报道基础上,斯诺撰写了30多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 》)一书。1938年2月,中国上海地下组织将书译成中文出版,为躲避国民党和日寇检查,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正式出版。此书在国内国外市场均被销售一空。《西行漫记》奠定了斯诺在世界新闻界的地位。它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是本世纪的新闻记者所施展的一个最了不起的绝技”,“是新闻界多年来最大的成功”。

8. 新闻生产

【答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不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专业标准、法规、形势、决策者、市场和媒体的定位。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下作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案】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它要求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组织原则和行为准则,表现了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截然不同的本质属性。

(1)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任务、作用等总的看法和纲领性的意见,它是无产阶级党性在新闻事业中的体现,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实践中贯彻和表达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2)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主要内容

①在思想上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事求是。

②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在组织上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这几个方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内涵,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组关系:

a. 党和政府的喉舌与人民的代言人。

b. 党性与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 党性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自由。

d. 党性与新闻报道的生动活泼、平易近人。

e. 党性原则与新闻改革。

10.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新闻职业道德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四个基本方面。《联合国国际新闻规约》、《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新闻职业道德标准都基本上包含上述四个方面。对这四个方面的具体阐述如下:

(1)职业理念

这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提出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理念:“职业行为的崇高标准,是要求献身于公共利益。谋求个人便利及争取任何有违反大众福利的私利,不论持何种理由,均与这种职业行为不相符合。”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职业态度

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应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并且强调:“任何中伤、污蔑、诽谤和缺乏根据的指控,都是严重的职业罪恶; 抄袭票(窃的行为亦然。’,“对公众忠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