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体育学院611社会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

【答案】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是语言相对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 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2. 社会分化

【答案】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兔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

3. 合作

【答案】合作是指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对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人们之所以需要合作,是因为仅靠某一方的单独行动往往无法实现这种利益或日标。从广义上说,人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必须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没有合作就没有群体或社会可言。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①目标一致; ②对于如何达成目标能够取得基本共识; ③行为配合; ④要讲信用。

4. 初级越轨

【答案】初次越轨是由标签理论学者提出的,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程度较轻的越轨行为。标签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又分析了初次越轨和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为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能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能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5. 解构主义(德里达)

【答案】德里达是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意在向传统挑战,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1)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

①德里达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基础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或以在场为中心的形而上学,它在二元对立的逻辑上建构自己。解构就是要分解或消解这种结构。

②德里达通过对言语中心论的解构来颠覆形而上学。言语中心论把言语看做是第一位的、本源的、在场的。说话者的“在场”使言语的意义是直接的、透明的、同一的、确定的,而书写则被认为是不在场的、间接的、多样的、充满差异而不确定的。

③德里达运用索绪尔的语言学中差异原则,即符号的意义存在于与其他符号的差异中,论证了能指和所指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差异中确定的,最后他得出了语言的本质是游移不定和差异。这样,言语/书写的二元对立就被颠倒过来。

④延异:说明符号和本文都是在与别的符号和本文不同的情况下才得以在场的,只有通过把那些本属于不在场概念的特征给予在场这个概念,才能理解在场概念的含义。

⑤解构的目的就在十永无休止、一次一次地解构,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永远无法建立。既然符号的意义是不稳定的、多变的,那么确立一种固定不变的意义秩序是行不通的,权威是不存在的。

(2)批判总体社会解构主义挑战了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体系,也就抽掉了社会等级体系制度和公共权威的基石。德里达认为社会制度不过是并未对主体形成限制的书写而己,它们根本没有能力限制人们。总体社会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奴隶,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覆亡提供了打破总体社会的武器。

6. 社会事实

【答案】社会事实是指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十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一个概念。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7.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其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8.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正规化程度低,群体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成文的规定)的群体。在非正式群体中,

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二、简答题

9. 社会制度有哪些主要的类型? 其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案】社会制度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家庭

家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由于婚姻、血缘或认领关系而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其成员长期在

一起共同生活,存在紧密的经济关系和特殊的情感交往。作为社会制度,家庭主要强调的是家庭成员的结合法则和活动规定,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家庭关系和家庭活动的规范体系。广义的家庭制度包括:①婚姻制度:②生育制度; ③狭义的家庭制度。家庭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性需求的满足与规范; ②种族的延续; ③社会化; ④情感的温暖; ⑤经济的合作。

(2)经济

①经济制度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生产和分配的制度化体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对整个社会产生最大影响的社会制度。它有以下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a. 分工是经济制度的基础条件;

b. 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

c. 市场和计划是经济制度的调节方式;

d. 契约是经济制度的保障手段。

②因为产权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产权的不同,将经济制度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a. 私有产权的经济制度;

b. 公有产权的经济制度;

c. 混合经济制度。

(3)政治

政治就像毛细血管一般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根本上影响着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权力分析的三种模式包括:①传统的利益一冲突模式; ②权威一合法化模式; ③生产一运作模式。权威的三种类型包括:①传统型权威; ②卡里斯马(charismatic )权威; ③法理型权威。三种政权形式包括:①威权主义政权; ②集权主义(也译“极权主义”)政权; ③民主政权。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三种范式有:①集权主义范式; ②多元主义范式; ③新制度主义范式。

(4)教育

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教育的影响甚为深远。它既是公民社会化最主要的渠道,也是影响社会分层的关键因素。教育的四种显功能包括:①人格塑造; ②文化传播; ③筛选; ④革新。教育还有某些潜功能,比如,学校发挥着看护孩子的功能,从而解除了家长照看孩子的负担; 学校的封闭建制使学校与社会隔离开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生亚文化;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