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20建筑理论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霸王拳

【答案】霸王拳是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样式

2. 偃师商城

【答案】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3. 减柱造

【答案】减柱造是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始于11世纪,辽金时庙宇建筑常用此种做法,可使室内空间宽敞,明以后少用。紫禁城内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尚保留此种做法。

4.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二、简答题

5. 举例论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案】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宗庙、宫室都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夏商两代宫室仍处于“茅茨土阶”阶段。例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中期宫殿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遗址。二里头与殷墟中区沿轴线作庭院布置,是中国三千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图1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平面图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宫室遗址己经出现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 战国时,瓦开始广泛用于宫殿,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例如春秋时晋故都新田(山西侯马)、战国时齐故都临淄(山东临淄)、赵故都邯郸(河北邯郸)、燕国下都(河北易县)、秦都咸阳(陕西咸阳)等。高台宫室的遗风延绵达2000多年之久。

图2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平面图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建造规模空前的宫殿,分布在关中平原。渭水之北有旧咸阳宫、新咸阳宫和仿照六国式样的宫殿,渭水之南有信宫、兴乐宫和后期建造的朝宫——阿房宫前殿,骊山有甘泉宫,还有许多离宫散布在渭南上林苑中。阿房宫所遗夯土基址东西约lkm , 南北约0.5km ,后部残高约8m 。西汉初期仅有长乐、未央两宫,文、景等又辟北宫,武帝大兴土木建造桂宫、明光宫、建章宫。未央宫是汉帝的主要宫殿,现存前殿台基残高达14m 左右。